宋代推崇建安之御焙贡茶,而到了元代,宫廷贡茶的主要产地又转移到福建的岩茶产地--武夷山区。 元代官府督办贡茶,于大德六年(1302)在福建崇安县城南15公里的武夷山四曲建立“御茶园”,又称“焙局”。创建之初,建有仁风门、拜发殿、神清堂及思敬、焙芳、宜菽、燕宾、浮光等诸亭,附近还设有更衣台等建筑。
元代贡茶大力发展武夷岩茶,贡茶种类还是沿袭了宋代的龙凤团茶。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亲自参加元末农民大起义,辗战江南广大茶区,对茶事有接触,深知茶农疾苦,并表同情。南京称帝后,看到进贡的是精工细琢的龙风团饼茶,令他感叹不已!但他认为这既劳民又耗国力,因之诏令罢造,“唯采芽以进”。这一举措,实质上是把我国唐代炙烤煮饮饼茶法改革为直接冲泡散条茶“一沦而啜”法,遂开我国千年茗饮之宗,客观上把我国造茶法、品饮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明代制作和冲泡散茶对茶叶的发展起到了重大作用。从此茶叶的种类越来越多。同时多茶具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代饮茶器具上,最突出的特点是: 一是出现了小茶壶,二是茶盏的形和色有了大的变化。尤其是宜兴紫砂壶大放光彩,各种形制款式,颜色的紫砂壶都开始出现。
瓷质茶具放弃了宋代的黑瓷。白瓷和青瓷茶具最为流行。尤以景德镇的瓷器茶具著名。
清朝历代皇帝喜好茶饮,清廷饮茶颇为盛行。清代贡茶数量庞大,种类众多。尤其是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是饮茶的高手。
清廷内务府设有御茶房,由一名管理事务大臣主管。由清圣祖康熙皇帝御笔题匾额。
清代的贡茶种类繁多,洞庭碧螺春、西湖龙井、君山毛尖、普洱茶等。清代中国的六大茶类都已经出现。清代的茶叶也成为了中国主要的出口贸易品。
清代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大量的茶具也受到了,西方元素的影响。代表的就是清代的珐琅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