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民国女人中惊才绝艳的一位:长于梨园世家,7岁开蒙,12岁挂牌公演,16岁即已在上海滩一炮而红了。
她长相出众,颜色、气质较之民国最当红的交际花也丝毫不逊色。
她又是民国女人中别开生面的一位:唱老生,挂髯口,着厚底靴,眉梢吊起,扮相英武,嗓音宽亮,唱腔了无雌声,一出口往往惊艳四座;做功毫无女儿家之态,竟至得到“梨园冬皇”的美誉。
她就是“坤生”里前无古人、人称“京剧第一女须生”的孟小冬。
1
误打误撞进梨园
孟小冬原本不姓孟,小名也不叫小冬。她本名董若兰,1907年生在汉口,亲生父母包下满春茶园演员的伙食为生计。
孟小冬7岁那年,满春茶园来了孟家兄弟组成的京剧班子前来表演。演出期间,孟家班的伙食自然也是包给董家,兄弟几人分头寄宿在当地人家,其中,孟家五爷孟鸿群住在董家。
五爷特别喜欢乖巧、聪明、伶俐的若兰,称她为“小董”,常常带她去听戏,还认了小董做干女儿。
很快,孟家班结束表演即将离开汉口,而小丫头早已与五爷难舍难分了。
董家包括小董在内共育有五个子女,家境捉襟见肘,见小董与孟家五爷相处那么好,便索性让女儿随了孟家班闯荡江湖去了。
后来,小董改随孟姓,名字则由“小董”改为了“小冬”。
孟小冬跟着孟家班回到上海后,接受了最早的戏剧启蒙教育,老师是孟家姑夫仇月祥,教的是老生。就这样,孟小冬进了所谓“坤生”行当。
孟小冬很早就登台演出,16岁因一次机缘巧合,在上海一炮而红。
彼时,她拜了上海共舞台老板娘兼台柱子露兰春为师。但这位师傅却跟人私奔了,留下孟小冬救场,几场演下来,“票房”号召力居然丝毫不逊于师傅露兰春。
自此,孟小冬老生的名头,开始在上海滩走红了。
2
人生若只如初见
18岁,是孟小冬人生的转折点:她遇到了梅兰芳——她一生挚爱,也是她心底最触碰不得的伤口。
那是1925年。彼时,孟小冬已经在南方小有名气,也拥有了一大票戏迷,但孟小冬还是执意北上,因为京戏的根是在北方。她先去天津,后来长驻北平。
孟小冬来到北平的那年8月,在一次大腕云集的义演中,她和梅兰芳相遇了。当天的排戏,大轴是梅兰芳与杨小楼合演的《霸王别姬》,压轴是余叔岩与尚小云合演的《打渔杀家》,倒数第三场戏,是孟小冬与裘桂仙合演的《上天台》。
这三场戏的阵容堪用“华丽”二字:
梅兰芳的名头自不必说。余叔岩何许人也?第三代“老生三杰”之一、“谭派”艺术的集大成者、“余派”艺术的开宗立派者。杨小楼,因在武生行当里自成一格而开创了“杨派”,并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尚小云,与梅兰芳共同名列于“四大名旦”之一;裘桂仙主演净角,开创了“老裘派花脸”。
18岁的孟小冬,从年龄到资历,都差着辈份,但与这些大腕儿们同台,她非但没有丝毫怯场,简直就是大家风范!
可终究还是女人。即便在舞台上的角色不是皇袍加身便是绿林英雄,卸了戏妆,换回女装,孟小冬依然是为了爱情会奋不顾身的那类人。
那天坐在剧院里看孟小冬表演的观众决然想不到吧,唱戏时气度非凡的孟小冬,在后台看到梅兰芳时是怎样一副娇羞情状,她柔声喊他一声“梅大爷”,就再不知从何说起。
孟小冬与梅兰芳第二次相见,不过仅仅隔了十天。这一次,她已经摇身一变,从“梅大爷”压轴戏的陪衬,成为与其比肩搭戏的另外一位“角儿”了。
曲目是《游龙戏凤》,孟小冬演风流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梅兰芳演聪明伶俐品貌一流的凤姐;孟小冬唱念间尽显真龙天子的潇洒倜傥,梅兰芳吟哦颦笑里全是乡野女子的天真可人……
在旁人看来,舞台上的那一对,明明就是默契十足的恩爱眷侣啊!
当时,梅兰芳身边有一个小小的团体,所谓“梅党”,类似于现在的经纪团队,但比现在的经纪人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在孟梅二人表演的当口,舞台下的梅党早已拿定主意,要撮合这一对璧人。而梅兰芳与孟小冬之间早已情愫暗生,有人从旁撺掇,也不过是将那层窗户纸捅破了而已。
很快,梅兰芳的媒人便去孟小冬家提亲了。
孟小冬不是没有犹豫,因为梅兰芳已有两房妻室,大房夫人王明华,二房夫人福芝芳。只是,那时的王明华重疾缠身多年,早已去了天津避世休养;
福芝芳倒是个既工于心计,关键时候又有魄力的女人,早年也是青衣行当里的呼风唤雨的角儿,嫁给梅兰芳之后,便退出舞台专心照顾梅兰芳了。
但在梅党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劝说下,孟家父女俩双双被说服,孟小冬嫁了梅兰芳。
3
梦里不知身是客
民国女人,是跨出深墙大院走向社会的第一代女性。孟小冬却为了梅兰芳,再回到宅院里,从此息声梨园,变成了一只笼中丝雀。
但最终,这段感情还是负了她。
梅兰芳与孟小冬之间第一次有了嫌隙,是当年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的枪杀案。那时候,二人结合还不到两年。
有一位孟小冬的戏迷,对孟小冬的迷恋已经达到了病态的地步。孟小冬秘密嫁给梅兰芳之后,突然之间就不再登台了。
不知是嫉妒自己的女神被抢走了,还是气愤因为梅兰芳的羁绊再无法看到孟小冬唱戏,戏迷持枪闯进了梅孟的别院,打死了正好在梅家做客的人。
在梅孟的婚事上一直颇沉住气的福芝芳,终于有充足的理由不再坐视不理了:跟孟小冬在一起,会威胁到梅兰芳的安全。
因孟小冬粉丝的疯狂行径深深震惊,更因自己最好朋友的无辜丧命悲伤不已,总之,梅兰芳心里百般不是滋味,顿时失去了与孟小冬厮守的兴致,渐渐地往那边去得少了。
孟小冬嘴上不好说什么,但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舒服。
孟小冬第一次将对梅兰芳的不满摆到台面上,是枪击事件过后不久,看到了一份报道梅兰芳携福芝芳去天津演出的报纸。
他不来这边也就罢了,去天津演出居然带着福芝芳陪伴;福芝芳陪了也就罢了,居然还被报纸大肆报道,在孟小冬看来,这件事情格外刺眼。
梅兰芳与孟小冬
孟小冬一气之下也赶到了天津,进行了她婚后的首次表演,一演就是十天。暌违经年,孟小冬再次登台,京津两地震动了,报纸上又纷纷变成了孟小冬的头条。
表演结束后,孟小冬也不回梅兰芳为她构筑的“笼子”,而是回到了自己的娘家。梅兰芳亲自上门赔罪,最后总算挽回了孟小冬的芳心。
如果说前两次的考验,尚没有摧毁孟小冬对梅兰芳的爱意,那么,当这份感情迎来第三次考验的时候,孟小冬终于意识到,她爱着的男人,终究连名分都给不了她。
1930年,梅兰芳的大伯母去世了。因为梅兰芳被过继给大伯母了,所以,大伯母与生母无异。婆婆去世,孟小冬剪了头发,一身素服,前往梅宅奔丧,却被福芝芳事先安排好的下人拦在了门外。
梅兰芳、二太太福芝芳、梅兰芳偷偷娶进门的孟小冬终于碰面了。但孟小冬却处于绝对的弱势:当时,福芝芳怀孕已快足月,她以孩子为要挟,坚决不让孟小冬进门,梅兰芳也只能劝孟小冬先回去。
自从嫁给梅兰芳,三年有余,以前不得进梅家的门,但心想好歹是明媒正娶的,但那日之事,让她终于意识到,原来连这名分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孟小冬哭着跑回去,自此大病不起。虽然后来在梅兰芳的苦苦哀求下,在亲朋好友的苦劝下,孟小冬原谅了梅兰芳,但两个人的感情,已是如履薄冰了。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梅党帮梅兰芳在福孟二人之间做抉择的话,传到了孟小冬的耳朵里:福芝芳是可以服侍人的,孟小冬是需要人服侍的。为了梅兰芳的幸福计,还是建议“舍孟留福”。
孟小冬撂下一句“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之后,与梅兰芳分道扬镳。
一对梨园佳偶,便如此散了。
多年以后,梅兰芳与孟小冬,彼此连对方的名字都绝口不再提起。
但毕竟深爱过,孟小冬晚年避居台北,她家里常年供着两个牌位,一个是恩师余叔岩的,另外一个,便是梅兰芳的。
4
余门立雪终出师
孟小冬耗去巨大的心力,收拾好感情的残局,然后茫茫四顾,自己唯一剩下的,只有孑然这一身,还有唱念做打的功夫。
她终于下定决心,拜余叔岩为师,从此悉心钻研京戏尤其是余派老生的表演艺术。
余叔岩一直对孟小冬颇为欣赏。但从孟小冬立志拜入余门下,到余叔岩终于肯正式收孟小冬为徒,这中间隔了漫长的五年时间。
说来说去,余叔岩最大的两个顾虑,一个是避嫌,另外一个还是避嫌。他早年与梅兰芳渊源甚深,收了这个徒弟,恐怕要夹在两个人中间不好做人;那时候余叔岩夫人新逝,孟小冬年轻又漂亮,收来为徒日日授课,难免惹起坊间的闲言碎语。
于是,余叔岩以身体不适为由几度拒绝了孟小冬拜师的请求。
转眼间,时间到了1938年10月,余叔岩经不住一位梨园界颇有声望的老武生演员的再三请托,收了他的儿子为徒。
当初余叔岩拒收孟小冬的理由是身体状况不允许,现在既然已经收了一个徒弟,自然再没有理由将孟小冬拒之门外。
于是,与师克的拜师仪式相隔一天,1938年10月21日,孟小冬终于正式拜入余叔岩门下,从此,直至她远走香港、余叔岩逝世,孟小冬每日前往余家,风雨无阻。
孟小冬学戏时,不属于那种最机灵的学生,她学得慢,但稳;余叔岩对待艺术,属于较真的性子,一字一句,从唱腔、表演、架势上挨个指点,孟小冬有一点没学到位,教课便不往下进行,直到她的表演无可挑剔为止。
于是,那几年里,凡经余叔岩指导过的戏,孟小冬都已经掌握得十分扎实了。
在余家求教的日子里,孟小冬基本上处于息演的状态。只有从余叔岩那里学成一出,公演一出,余叔岩往往亲自帮她把场。
1943年,余叔岩因病逝世,孟小冬远在香港,没能见上恩师最后一面。她奉上了挽联,字字惜痛:
清才承世业,上苑知名,自从艺术寝衰,耳食孰能传曲韵;弱质感飘零,程门执辔,独惜薪传未了,心丧无以报恩师。5
冬皇情归杜月笙
当年与梅兰芳分手时,孟小冬对梅兰芳说:“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不会比你差;今后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绝不会比你差!”
孟小冬嫁的第二个男人,就是跺跺脚上海滩便要颤三颤的黑帮老大杜月笙。
虽然孟小冬是在与梅兰芳分手后跟的杜月笙,但其实,杜月笙对孟小冬的情愫,早在孟小冬刚刚成名时就有了,只不过一直以来仅仅停留在单相思的阶段。
不知是因为杜月笙本身就是戏迷,还是因了对孟小冬的爱屋及乌,1929年,杜月笙娶了孟小冬早年的师姐,同时也是她结拜姐妹的女须生姚玉兰,做了第四房太太。
最终,杜月笙能够抱得美人归,得到孟小冬的芳心,姚玉兰从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孟小冬已与梅兰芳分手、余叔岩尚未答应收孟小冬为徒的那几年,孟小冬悉心钻研谭派艺术的同时,也常常进行公开演出,在上海期间,自然就下榻于姚玉兰的住处。杜月笙这才有了与自己朝思暮想的女神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既然好歹算是熟人了,杜月笙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生活中,都竭尽所能给予了孟小冬极大的帮助。
此后几年,世事离乱,杜月笙远走香港避祸,孟小冬则坚持留在北平,每日里不理红尘,专注于学艺,终于得余叔岩真传,成为执余派牛耳的人物。
1946年,杜月笙由香港回到上海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写信催孟小冬南下。孟小冬去了。
在上海,姚玉兰整日陪伴在侧,温言软语;杜月笙关怀备至,体恤非常。孟小冬恍惚间有了家的感觉,终于,这次,她下定决心对他以身相许了。
孟小冬、杜月笙
杜月笙爱上孟小冬的时候还是盛年,十多年后,终于得到孟小冬时,杜月笙已然是一个老头子了。孟小冬跟了杜月笙,自然也挑起了侍奉杜月笙的重担。
1949年,杜月笙举家迁往香港。1950年,杜月笙又决定携眷远赴欧洲,一家人开始点数出国人数。数到孟小冬时,她幽幽地说了一句:“我跟着去,算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呀?”
一句话点醒了杜月笙。杜月笙怜惜孟小冬,也知道她半生的心结,于是,他当即决定为孟小冬补办一场婚礼。
那天,杜月笙由人搀着下了病榻,以龙钟老态,做了最后一次新郎官,孟小冬呢,正式成为杜月笙的第五房太太。
那一年,孟小冬42岁,杜月笙63岁。
即便人们对像杜月笙这样的黑帮大佬向来褒贬不一,他得到女人的手段,也往往是强行据为己有,却几乎无人怀疑他对孟小冬的真心。
孟小冬自己大概也知道,即便他没有梅兰芳儒雅,没有梅兰芳的才学,没有梅兰芳的品貌,没有梅兰芳的好名声,但他比梅兰芳多了一样至关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用在她身上的、因为深爱而起的慈悲心。
她终于得偿所愿拜入余门下,即便息影也在所不惜时,他怜她清贫;她得余叔岩指点声名如日中天之时,所有人仰慕罩在她身上的大明星的光环时,他怜她孤苦。
如果说梅兰芳给了孟小冬爱,那么,杜月笙则给了孟小冬一个家。
与孟小冬结婚第二年,杜月笙就去世了。
晚年的孟小冬,遵守了杜月笙的遗言,不再唱戏。非但不在舞台上唱,连吊嗓都不吊了。她的性格愈发沉静孤僻,深居简出。
那大概是她一生中最平静的时日了吧?不用谋生,不再谋爱,只是把日子当成普普通通的日子来过。这样,于京剧艺术而言,于京剧戏迷而言,是莫大的损失,但对于孟小冬自己而言,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1977年,孟小冬在台湾辞世,一代“冬皇”的传奇就此落幕。
【版权声明】本图文来源于古典诗词古典文学 作者:吕夏乔(如侵删) 网络
我们尊重原创,也贵在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