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与生活状态是对接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人的思考和行为。
人们常说北京人喜欢喝茉莉花茶,以我家为例,只有来了客人的时候,出于礼貌才泡一些茶招待客人,我自己的实际观察是,普通百姓家庭里面是少有喝茶习惯的,以茶待客只是约定俗成的礼数。
我自己周围的朋友里面,很少见到谁家里自来就有喝茶习惯的。只有一位北京的朋友从小家里是有喝茶习惯的,而且他也不是普通家庭背景。我虽然是做茶若干年,在喝茶的许多方面也不如他。
茶在多数现代城市人的实际生活中已经没有“明确位置”了,现在多数人感觉茶是生活必须品仅仅是一种说法而已。
这个现象与文化和经济情况有关。自己的经济情况,家庭生活背景对人的思维有很大影响。
吃喝不分家的,茶叶容易被用来与食物类比。以前中国人吃饭是最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再加唯物主义的思路,都是要看“实用价值”。
吃饭喝水是刚需,这容易理解,即使野生动物也是主要在解决此类问题。这样一来迎面就出现难题了,我们和动物有何区别。
这个区别是思维导致的,加工食品,在食品中加入“调料”这是一种丰富化,世界各地都这样的。
在中国使用茶了,而且在这几千年中,一直是绿茶为主,其他茶的品类也是明清之后逐渐形成的。
绿茶的工艺也简单些,就是炒或者蒸,基本就可以了。中国人在食物方面尽量丰富做加法,但是在茶这个项目上很长时间基本没动——停留在绿茶这里,这个差异不奇怪吗?
这有一个内在思考在里面。
中国人水土,人的身体也是水土,食物对应的是脾胃,脾胃对应我们这个肉身,等于是“地球”,地表物产丰富,这是多样性的特点,我们吃的食物也包括主食、副食等。
茶则不然,茶的来源很古老,而且是要解决具体问题。
从某种角度而言茶是中国人古老思维的载体。往往越是事物或者思维的起点越简单,也最基础、最重要。
茶一直算是中药之一,后来从药典里面出来成为日常饮品。中药是有偏性的,茶五行全,决定了其成为日用品。
在古人那里,茶对应人,醒神的作用是第一位的,黄帝内经有一篇讲养生,篇名叫《四气调神大论》,说四季如何调理,这里的措辞是调神。
古人在意的是这个,古人认为的茶叶调神为要,味道在其次。这与我们今天常见的评茶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现在权威的评茶方法看“色香味”,表面上在传播茶文化,实际有切割传统茶文化的弊端。
这个色香味的评茶方法好处是直观,相对而言容易感觉,这是理解茶的一个层面但不是全部。
说一个题外话吧,我们看古代题材的电视剧常有隔水炖燕窝的说法。燕窝实际上是那个燕子吐出来的唾液。
唾液也是体内的水是津液,类比人我们喝茶会感到生津,这是“肾水调上来了”,口中的这个津就是唾液。
其出处是肾的体系,肾对应是“五行之水”,其状态是“阴抱着阳”,这个燕窝也是这样的“布局”,里面的那个“清气”是水中的阳,是要保留的,没了这个“清气”水的格局被破掉了,效果就差多了。
所以隔水炖,也少见其他食材加入。
但是,现在为了调味道,突出口感,会加入别的东西,这样会干扰其“态势”,其滋阴,润肺的作用就会降低。
前一阶段时间,我们开茶会,有一款七年的祁红极品红毛峰,有的朋友来我们这里应该喝过的。
其茶汤中也有一股“清气”感觉,如果是盖碗冲泡就会感觉到,如果马克杯泡就没有了,因为泡在热水中时间长了,物理上的热气会破掉这个格局。
我们自己体会这款红毛峰具有补益中气的作用。祁红整体市场表现不好,也因为其口味清淡,香气不明显,导致许多客户不关注。
其实祁红的香气是含在茶汤里面的,这需要仔细体会才可以。
©图文源自网络整理,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文来自茶物所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