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旅,是一种以茶为主题的新兴旅游模式,是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高度结合形式,是“观光式”旅游向“体验式”旅游转变的新模式之一。
茶旅不只拘泥于茶产地以及茶叶本身,而是整体融合茶元素,以旅游为抓手,使茶产业与其他产业进行融合,把茶产业嵌入旅游行业的整个链条,进一步提升茶产业的附加值。
湖北作为我国茶叶生产大省,出台了《湖北省促进茶产业发展条例》,并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
其中,《条例》的第四章第三十二条明确提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等主管部门应当支持茶产业与特色旅游、休闲度假、观光体验、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科学引导建设茶博园、茶主题公园、特色村镇等,发展茶旅游休闲项目,提升茶产业综合效益。
以立法的形式引领、推动、规范、保障湖北茶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Part.01
茶旅成湖北茶区振兴热门
近年来,茶旅融合理念不断成熟,已经成为一种新型产业模式。茶园不只是一个旅游景点,具有美的特点,供游人欣赏,它也能让游客,特别是学生群体体验劳动的乐趣,同时学习茶知识、了解茶文化,习得茶礼仪,所以茶旅游比其他农家乐、踏青游更富有内涵。
随着茶旅模式快速发展,各产茶区涌现出一批以茶促旅、以旅带茶的茶旅融合发展典型,延长了产业链条,拓宽了增收渠道。
湖北各茶叶产区、茶园也始终积极作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赤壁市的明清古街、万亩茶园、羊楼洞茶文化生态产业园等布局正连线成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0年,实现赤壁青砖茶销售额12亿元,全产业链产值47亿元。
恩施宣恩伍家台村依托宣恩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和生态优势,将这里打造成茶文化旅游区,2020年接待游客达62.4万人次,伍家台村茶叶产值已达上亿元。
十堰茅箭区形成东沟、营子、大沟、康家等“一村一品”茶旅融合发展产业村6个,年实现茶叶产值6000多万元,带动乡村实现旅游收入近800万元。
湖北三峡茶旅小镇以邓村万亩生态茶园和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两个核心资源为支撑,打造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茶文化旅游休闲目的地、三产融合先行区和美丽乡村示范点。
……
Part.02
湖北茶旅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虽然湖北茶区的茶旅项目开发得如火如荼,但目前基本还处在从茶产业提供茶旅产品的维度构建业态,而没有以旅游业从消费者需求的维度着眼构建开发并运营,大部分茶旅项目往往存在着“卖货思维”“门票思维”。
此外,茶旅在特色项目建设、文化品牌建设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上均存在着明显的短板。从运作模式上看,产业链不完整、业态单一、产品体验感差、运营能力弱、同质化严重;从项目设计上看,重观光,轻体验、重形式,轻内涵;从资源开发上看,重视茶叶自然资源开发,忽视茶文化开发;从旅游开发模式上看,局限于资源型开发,多种旅游资源融合度不高。
茶旅融合应注重个性化、产业化、细致化,因地制宜,打造茶旅一体化。形成其独特的文化仪式感,不止为了体验采茶的乐趣,而是对茶文化更深入的体验。
Part.03
以茶文化为底蕴,三方面升级
茶旅不能盲目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要以茶文化为底蕴和核心,带动茶区乃至整个周边的整体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茶旅链条,才能真正发挥茶旅的发展意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升级:
第一,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民间传说、民风民俗,系统研究茶文化,并且古为今用。对当地茶资源进行系统研究,充分展现其历史、文化、传播的价值。设计、推广符合当地特色的茶主题旅游线路,使之成为攻略,为自助游、主题游、深度游、乡村游、研修游服务,并与周边产业有机结合。还可以基于当地的IP,通过设计、制造、营销等打造旅游文创产品。
第二,构建智慧城市大脑为茶旅产业服务,营造智慧管理系统满足景区管理需求,打通智慧服务平台为游客提供实时、动态、个性化的服务。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新技术,构建高效统一、功能丰富的管理服务体系。
第三,政府政策引导、行业机构管理、旅游企业主导、茶叶企业参与、学术研究支撑、产业资本助力、从业者努力等各方协同、形成合力,才能推动茶旅快速发展。在当地普及科学饮茶、推广艺术品茶。提升和规范茶艺师、评茶师、炒茶师等的培训工作。推进茶文化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工作。在当地营造浓郁的茶旅文化氛围。
Sep.29.2021
结语
茶旅融合不是两个产业的简单结合,而是以茶为载体,以茶园观光、茶叶采摘、炒制、品饮、风俗体验为内容;以茶文化为特色;以大众旅游为抓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为目标的系统工程。
从未来发展看,湖北茶旅融合要围绕茶文化这个核心,让游客体验茶产业各个环节,打造茶旅经济链,提升茶及相关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贡献率。让茶叶在旅游体验中增值,让旅游业在茶叶复兴中获得新天地!
—END—
资料来源于:茶周刊、网络综合整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精彩,请关注“请你喝杯湖北茶”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