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我应邀陪娄底市茶业协会会长陈建明参加“2021年邵阳红溯源体系发布暨第三届邵阳红文化节启动仪式”,以一个“带长”的身份回到了阔别四十年的“邵阳宝庆府”(本人1981年6月毕业于湖南农学院邵阳分院,现为邵阳学院)。亲身感受了这个城市肌理呈现出的精彩魅力,犹如“邵阳红”那般有一种“神奇”,散发着“与环境友好和解,对美好无限向往”的蓬勃;并从厚重的文化积淀中看到了宝庆码头的“老样子”,那是历史留给时代的一个背影,时刻提醒着人们不要忘了“来时路”的初心。
淡云一片托玉盘,
柔光满把醉银滩。
明月千里寄相思,
烁星万点说寂单。
雨伴香茗生甘醇,
风拂素帘显微寒。
晴空鸿雁蚩尤征,
塔下飞泪湿汗衫。
从远古走来的宝庆,熙来攘往,一大批文人“武士”曾经来过。屈原、胡曾、濂溪、魏源、汉勋、杨再兴、袁国平、蓝玉、江忠源、蔡锷等……他们循资水而来,被这片丰盈着梅山血性的沃土吸引着、薰陶着,情不自禁地诗咏与感怀着。
历经四千年积淀,邵阳宝庆府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既有“佘湖雪霁”“双江秋月”“六岭春色” “洛阳仙洞”“桃洞流香”“莲池古香”“山寺晓钟”“龙桥铁犀”的古八景,也有蔡锷故居、东塔公园、北塔公园、体育公园、西苑公园、宝庆森林公园、现代游乐园、双龙紫薇博览园的“新八物”。
其实,老“八景”是属于唐诗的,它有白居易“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的繁华,又有崔融“城邑高楼近、星辰北斗遥”的风姿,还有李绅“朱户千家室,丹楹百处楼”的气象。在资江河“商旅往返,船乘不绝”的历史时空中,那数不清的“归去来兮”,天天都在宝庆码头上演。其“双江秋月”,正是这样一处充满着乡愁情绪的所在,无不律动着属于漂泊者的心灵,幽叹出人生旅途的感怀与离情难诉。
清晨,我独自登上“宝庆山庄”的高处,眺望远方的崀山、南山、云山……薄雾袅袅,梦幻飘渺,都是些分不清哪是山和哪是水的“意向”。再有就是横跨两岸的资江大桥、依江而建的高楼大厦,简直胜却人间仙境。在太阳的映照下,还真是另一番韵味。无风时,江水波平如镜,蓝天白云、山光水色,融为一体。但有时风儿也不那么安分,悄悄地抖动这碧绿的绸子,那样软那样的轻盈。五月十五的晨阳特别灿烂,只见片片银色薄箔,集聚着水面的晶莹斑斓。树上鸟儿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欢快地跳动着、飞跃着,随之而来,公园的花卉,山坡的花朵便依次绽放开来。
邵阳的前世今生,让我感悟了“邵阳红”以万物和谐为美的境界。
它境内的河流、山川、圆月、日晕、雨滴、风吹、长空、雪融,没有一件不是不和谐的,即是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发出了“嘈杂”的声音,不论是“挣扎”还是“重生”,都被“邵阳红”在萎凋、揉捻、发酵、晾干过程中化作为了一片片“斑驳”。它用茶多酚与氨基酸的芳香使万物静穆了,静成了诗行,穆出了深绿。那些市场上的喧哗、呼唤、叫喊,都成了资江彼岸的花开花落,花开如海,花艳锦绣,一片湛蓝,一泓壮美。
这难道不可以确定为“邵阳红”的红吗?可以肯定,它就是“邵阳红”的色彩红、安静红、沧桑红、力量红、佛性红,如同这邵阳市国家级农业科技产业园半空中传来的一声声“交响”,“红”成了我们所有与会人员共同的情感。大家也在这“红”的享受中,忘了世事纷杂,忘了汲汲营营,忘了旅途的颠簸伤痛。
而这,实际上是邵阳红把不“红”的成份给过滤掉了,因其先经过了这一切的一切,就包括了“世事纷杂”与“岁月风尘”。
愿“灯光素笺”的“邵阳红“在平静的岁月里,柔风细雨,于淡然中抒旖旎之情;
愿“寄语月色”的“邵阳红”心灵净善,醇香千里,芬芳依然!
作者:杨建长(娄底市茶业协会)
责任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