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因是咖啡的灵魂,蔗糖是糖的灵魂,滋味是茶的灵魂。灵魂之外所求之物,显然已失其物性,偏离本心太远。
最近,有人在朋友圈推介一种不含咖啡因的咖啡。想问一声“无聊不”?
正如不含糖的口香糖,不含尼古丁的所谓“普洱茶烟”,无味之味的“古董茶”……这些抽离了灵魂的东西,充其量只能算得上一种安慰剂,非但失去了应有的效用,甚至有害。
以不含咖啡因的“脱因咖啡”为例,原料制作过程中并不能100%去除咖啡因。而“脱因” 时经常用到的氯甲烷助剂,已被证实属于三类致癌物。
饮咖啡本为提神,这正是咖啡因的功效。如果出于避免摄入咖啡因而饮用“脱因咖啡”,却仍有可能摄入一定量的咖啡及附赠的有害化学物质,何苦来?
出于对肥胖症、糖尿病的顾虑,阿斯巴甜、安赛蜜、糖精等人工甜味剂大量在食品行业应用,无糖口香糖便是最有代表性的产物之一。但这样的蔗糖替代品就一定对人体有益的吗?
刚刚结束的2018EASD(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上,来自澳洲的研究者对人工甜味剂的最新研究表明,“无糖”的人工甜味剂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造成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恶化,其结果便是血糖上升。研究者提醒,“尤其对已经患有Ⅱ型糖尿病的患者来说,市面上的所谓“适合糖尿病患者”的甜食,也应该被视为影响血糖的存在。”
与直接摄入蔗糖相比,“无糖”口香糖所含人工甜味剂非但不能真正控制血糖,而且还附赠了“破坏健康人的肠道菌群”这一功效,何苦来?
咖啡因是咖啡的灵魂,蔗糖是糖的灵魂,滋味是茶的灵魂。灵魂之外所求之物,显然已失其物性,偏离本心太远。
想起有类专供素斋的餐馆。面筋、豆腐、面粉皆做成鸡鸭鱼肉模样,菜名也一律冠之以“某某鸡”、“某某鱼”、“某某肉”。那些惯常茹素的居士,口中所食虽是素斋,眼见耳闻心想却尽是“大鱼大肉”、“大荤大油”——如此持戒,岂不荒唐?
至于喝茶,滋味当然是第一要务。没有滋味的茶,不如喝白开水。业界却另有一种“大师”说辞,把“无味之味”作为茶的最高境界。
瞎扯淡。
持此论者,除了为自己手上早已丧失品饮价值的“古董茶”开脱以外,不可能再有其它站得住脚的理由。
抽离了灵魂的东西,就是死物。再光鲜的说辞,也不过是涂抹在木偶泥塑脸上的油彩,无聊,无用,无谓。不含咖啡因的“咖啡”,不含蔗糖的口香糖,无味之味的“古董茶”,因为丧失了各自最本真的物性,而变得无足轻重。剩下那点作为替代品可怜巴巴的属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何况还有害!
加工成“大鱼大肉”形状的素斋,是一种伪善。欺骗味觉的人工甜味剂、“脱因咖啡”,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伪善的东西。
人类的基本需求其实并不复杂。出于商业目的的种种伪善,人为创造了太多伪需求,真实的需求反而被掩盖,或被刻意贬低了。
远离一切丧失物性的东西,是向善的开端。
文:老茶鬼 2018.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