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单株古树茶?
单采一棵古茶树所制的茶叶。
优点很明显,树大,进而可以说树龄大,如果树势好,根深叶茂,滋味也往往较一般的茶好得多。
其原理很简单,大树的根系更为发达,营养吸收面积大,摄取的营养更多,只要产出量相对控制合理,会达到小树茶所难以达到的品质。这样的品质,是追求极致的茶人所向往的境界。
但事物总是有两面的,伴随这个优点的,是一些显而易见的缺点。
简单谈两点:
1、量太少。
2、无体系,无辨识度。
既然是单株,其产量也就是这一株树的产量,能达到年产10kg干茶的树,已经是超大型单株了。这样的量,能满足的,只是发烧友的个人收藏。把其直接放入市场的后果是,泡都不会冒一个。
还会产生一种实际上与单株本体无关的效果,单株的概念一旦流传,劣币就会驱逐良币,单株概念也就会沦为“包装文化”。
因为量太少,能接触到真实单株的人注定有限,所以单株只能在极小的圈子内流通。这种现状也造成了单株茶无体系,无辨识度的尴尬,反过来又限制了其流通。
因此为单株做背书是很难的,花大量的精力,所支撑的产品又只有一点,必然导致高价格,增加流通困难。这是相当违背经济规律的事,要做真实的单株,还要做那么多背书,多半只能是为了情怀买单,正常商人都不会去做。
但是反过来看,单株的影响摆明了就在那里,里面一定会有需求。问题是具体有多少需求,至少我是摸不清的,让我来大量做单株产品,我会觉得那是赌博。
今年春天在勐海,斗记掌门标哥当面对我说出“斗记古树单株计划”的时候,我表示了极大地兴奋。这件事在意料之外,但以标哥一贯严谨的作风来看,这件事一定是有把握的。
斗记肯定有把握,回顾单株计划的历程,斗记从2012年到2016年这段时间就开始每年选择小面积范围的单株原材制作了一些产品。2013之前的相关产品并未对外销售,2014年和2015年的产品是以其他平台合作的形式有少量销售。2017年时机成熟、准备到位,就以整个西双版纳的古茶树资源为范围,选择五千棵符合标准的单株为原材开展了“斗记古树单株计划”,目前已经过8个月的时间制作完成。
到微观来说,这件事要做好,斗记有三大保证:
第一、斗记十年来一直在茶山建立标准初制所,由当地茶农担任初制所所长,与茶农建立了深度的关系。
第二、斗记这十年之所以要在初制所上下那么大的功夫,就是因为斗记团队对于初制技术有着近乎严苛的强调。很多设想只能在自己把控的环境中完成。
在这个基础上,斗记的初制技术不断精进,到了现在,对于高端原料的制作已经有了极为纯熟的把握。以单株的制作而言,斗记就做过深度的研究。
各种不同叶形,不同老嫩的茶在加工时,都有一个最完美的度。但混采的原料由于品种不同,老嫩形状不同,在杀青时只能做到一个适中的度。单株原料的外形统一,杀青时就可以很逼近那个完美的点。具体可参照前文:单采单制5000棵古茶树,死磕极致好茶
第三、拼配能力。这是核心竞争力,斗记做单株级原料,也是要用来拼配的。
这一项能力,也是斗记在市场中,向来最被认可的能力。做“单株拼配”,就是用最高级的原料做出斗记追求的顶级风格来。
另外,斗记对于溯源体系,更是做了很大有价值的尝试。在“斗记古树单株计划”整个项目上,都使用“执法仪”全程录制,做到对每棵单株原料的高度追溯性。
从单株采摘的时候,“执法仪”就开始工作,记录整个采摘过程,完成后再拷贝并归档保存。无论是采摘完单株运送鲜叶回来的路上,还是单株鲜叶回到初制厂之后,都设置专门有监控设备随时跟踪。
这就解决了刚开始文章提出的“说不清”的问题。这是跳出茶本身,用外挂解决了古树茶鉴定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新方法会涌现。
在茶树制作上如此大规模的进行视频记录,这个规模上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突破,随着将来技术成本的不断降低,这个事件会对将来会产生长远的影响。
想了解更多茶叶知识
点击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