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
未能亲至的空间,在图片里抵达。图虽是静止,景却引人。再想起这诗,也就真的入胜了。这里是“别院山川”,位于浙江安吉的山川乡。
《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和玉娇龙在竹林里穿梭的画面,用影音定格了对竹林深处的侠士和隐逸的想象。这一想就许多年,直到看到同门师兄打理的“别院山川”,完满了我对竹林深处的想象。
| 来路 |
“山川”两字,一语双关,是别院所在地的地名,也是对环境的描摹。在秀美的山川间,穿过重重竹海,从竹林里吹来的风,有着极清冽的气和味,在竹林风送来的触觉和嗅觉里,荡涤从城市里浑浊了的身和心。
视野所及,是被竹叶剪碎的光。光影动人,却是竹叶剪光最胜。一路竹影摇曳,心也跟着节拍,不自觉地便松了下来。正好,别院山川便在眼前。
别院的正门被院子里葱郁的苗木掩映,古朴的青砖叠出似水波的细密线条,数百年的石雕告知此处非浅薄之地。
拥抱自然,就会被自然所爱。踏进院门,像跌进了自然,树木葱茏,花草葱郁。
寻阶前行,五棵上百年水杉,用春天的新绿,夏日的葱茏,秋里的金黄,冬天的雪白,守护着别院,等待着来的人,给人抵达的安宁和古老的稳妥感。
当年亲手植下的人,如今已无从得知,如今来过的人却没人会忘记五棵大树。百年的水杉,给了这里和“别院”更相称的古韵雅意。
| 安抵 |
灵魂和身体总要有一个找到归宿。别院山川,是可以同时安放两者之处。
这里原是乡里的电影院,曾是一代人的精神“别院”。今昔对比,已非简单的空间改造所能概括。今天的别院,从空间的设计、家具、陈设都在当下,向我们传达着东方的清逸美学。
清华其外的竹本就高逸,魏晋时的“竹林七贤”,更是给竹冠上了隐逸、洒脱之姿。后世文人,无一能出其右。
别院山川空间整体都采用自然风格,用极简的线条勾勒出建筑框架,配以竹、木、石等装饰材料,使建筑室内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家具和陈设采用竹木结合,从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尊古并不拟古。整体的气质是东方的,在观察细节时,却会发现,线条是西方的,对材质的处理是现代的。
正是这样对东方的坚持,同时又大胆的尝试,塑造了整个空间独特的气质。既是既温文尔雅的,又是豪迈大气,也不经意的流露着异域的风情。
在竹质的家具营造的环境里,放大和扩展了竹的气质。竹的气场变得很强大,身处其间,人的姿态自会放低。
挑高的大堂,用物化的空间换取了来客心里的空间。高出的是几米,而心里空出的则是几米的平平再平方被。一切看似牺牲的妥协,才是俘获人心的关键吧。
大堂、餐厅、禅房和客房阳台上敞亮的落地大窗,是对三棵百年水杉和一路之隔的湖水最大尊重。室外流动的山水,是别院最好的装饰画卷。
一楼,从大堂到餐厅、再到禅房,移步异景,像在园林间游走;行至楼上,每一间都是360度的绝美树景、湖景客房,早起、午后或夜里,在阳台跌坐吃茶,赏窗外风吹水杉的流动光影,映着远处的湖水,是别院山川独有的风景。
空间,绝不仅是吃住之地,而是传递着设计者对生活的理解。别院山川,是这样。每个时代,都不缺铺来路的人,而我们自己总少了那份踏上去处的勇气。到“别院山川”,是来路,亦是去处。
THE END
◇编辑_排版:初空
◇文_萧远
◇图_懒猫 赖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