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我们买茶总会听到别人讲等级或在包装上看到等级,例如特级、一级、二级等等。
但是令我们迷茫和无措的是不知道看茶叶等级有没有用?
对于等级,我们很好理解,就是划分层次。
对于特级、一级、二级,我们也很好理解,特级高于一级高于二级。
但是当茶叶、等级放在一起,我们就开始迷茫了,感觉茶叶等级很有用,但似乎没有什么用?
茶叶的等级是由谁来划分的?
有一句俗语叫“无规矩不成方圆。”
茶叶的等级的划分也是有自己的规矩的,那我们茶叶的等级的规矩是什么?
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中对等级的规定。
这些标准一般是由具有一定实力的相关高校、组织、协会、企业、个人等拟定,并进行审核备案后实施。
如果国家标准其他标准就必须高于等于国家标准。
一般对于茶叶等级,国家标准中会如何要求?
第一种:对茶叶的感官品质要求。
例如:《GB/T 18957-2008 地理标志产品 洞庭(山)碧螺春茶》
洞庭(山)碧螺春茶按产品质量分为特级一等、特级二等、一级、二级、三级。
具体要求如图:
第二种:对鲜叶采摘标准和茶叶感官品质进行要求。
例如:《GB/T 22737-2008 地理标志产品 信阳毛尖茶》
信阳毛尖茶以其鲜叶采摘期和质量分为:珍品、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具体要求如图:
这些标准中对干茶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都有看似明确的要求。
这也就是茶叶名义上的等级制定者。
茶叶真正的等级定制者,往往是个人或企业。
因为国标中看似明确的标准,由于是感官标准,所以就会有很多的想象和拓展空间。
感官会因人而异,同样一种汤色,会有不同的描述,而且往往都很有道理。
为什么茶叶等级会在有用和无用中间的挣扎?
1. 茶叶品类繁多,人们往往更加注重品类、价格,对等级可以注重可以忽略不记。
2. 标准跟不上市场,往往存在的问题是标准过于老旧或是没有,里面的等级标准自然而然无法使用。
3. 等级极具局限性,等级往往是同一品类、同一品牌的对比,超过这个范围就没有任何意义。
如何在购买茶叶中对待等级呢?
1. 购买的是散茶时,所有的等级等于一个“屁”。
因为等级是由人说的,且不会承担任何风险,没有那个买茶的会拿着国标去一一核对是不是对应等级。
这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忽略等级,然后细细品味,只考虑品质和价格就好。
2. 购买成品、特别是品牌的茶时,我们可以参考等级。
因为产品的标签不是可以乱写的,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正常的企业在标等级的时候,不敢太过肆意妄为。
另外同一品类、同一产品的等级,往往也代表产品品质的好坏。
蔎茗说:
最真实的感受需要你去体会,而不是别人给你说,茶的好坏也需要你自己喝。
我是蔎茗,讲茶、爱茶、爱生活。想了解更多茶叶知识,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