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总结一下我这段时间在茶山里寻茶时,对新茶的一些评断思路,如有不足,欢迎大家对此进行补充。
当我们在判断一款普洱茶的新茶好不好时,关键是看它的底子,这个“底子”是我们对一款茶品整体的综合认知,而如果要把这个底子具体拆解来说,那么香气、甜味和茶汤浓度是我判断一个新茶究竟如何的三大指标。
首先是茶香,香气是新茶的架构,不论是我们去闻干茶还是去闻茶汤或者茶杯底部。凡一款茶品,有茶香就是成为好茶的基础,没有,就只能是一般。香气在茶叶的味道中是一个硬邦邦的东西,犹如一间房子的框架,你可以看不到,但必须感觉到。
而我评判香气的指标主要有四个纬度,其分别是:浓淡、高低,长短和纯异。这其中每一个指标都关乎着这个茶的命运。假如香气可以有一个相对量化的指标,那么,我认为一款茶品有香气是及格,没有香气是不及格,香气高扬而不沉闷则可以达到70分,香气悠长而不短暂则是80分。香气浓烈而不飘忽则是90分,最后再加上香气纯粹而无异味就是100分。虽说这些分数的评比更多是取决于每一位茶客的心中,但若是一款茶品在香味的方方面面都能俱到,不用多说,这款茶品已经达到臻品之境界。
再说甜味,甜味是流淌在新茶中的血液,是树龄、季节和地理环境的标识。树龄大,甜味好,树龄小,甜味少。春茶比秋茶甜,高山茶比平地茶更甜。这些都是我们长年处于对同样产茶地块而得出的一些相对性经验。 如果我们在用一些专业术语再对此进一步解释的话,新茶的甜味主要源于茶叶中的茶多糖成分。一般来说,一款茶品如果入口则甜是果胶、淀粉混合氨基酸后的结果。一款茶品如果入口之后慢慢回甜,则是纤维质覆盖了咖啡碱,并且在冲泡过程中缓缓溢出口腔的一种感觉。这两种甜味各不相同,入口就甜说明树龄越大,茶树能够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越多。入口后才甜说明茶树的树龄相对来说不是很大,所以其内在营养物质不是很均衡,需要经过一番反应之后才显现甜味,当然,要出现这种现象,茶树的树种与其所在的土壤,以及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所用的制作工艺都会有所影响,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茶树来进行进一步判断。
总结来说,甜味是茶味的主流,甜味不足,抑或凝结不动,苦涩味就会兴风做浪。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茶甜与不甜已经暗含了这个茶好与不好。尤其这些年古树茶比较受追捧,所谓古树,其实就是树龄较长的大树,通常我们定义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茶树可以称为古树,如果树龄更大,我们则可以称其为单株,以此来区别其是古树茶中的佼佼者。如果树龄不大,我们则就称其为大树,或乔木,中小树,这种名称则显得更加复杂多变,所以一些茶农和茶商统称这些茶树为混采,指的是不管多少树龄的茶树,凡不到古树级别的茶树,都统一混合采摘其鲜叶,然后一起制作出毛茶。
相对来说,单株与古树和混采这三者之间最大区别就是茶汤中甜味入口的程度,如果是同一个山头的茶,甜度越高越纯粹,单株的特征就越明显。甜度不明显并且不纯粹,则混采的特征就越明显,至于古树则处于两者之间。关于这一点,需要大家常久对比同一山头茶品饮感觉,才能有个明显的记忆点。
最后,就是茶汤的浓度。浓度是新茶的灵魂,也是一个好的普洱茶最重要的指标。普洱茶的浓度不是很多人以为的那样,是因为后期存储和发酵以后才形成的。普洱茶后期的化学反应,一方面是氨基酸、茶多酚和生物碱的大量降解,另一方面是糖类、脂质类化合物的大量形成。物质是永远不灭的,所谓的好茶,其内涵是原有的东西,从一种丰富转变为另一种丰富。 因此所谓陈香和回韵,如果没有新茶一开始的那个浓度,你就不要幻想它的将来。当我们遇见一个新茶,如同看到一处风景,没有青山绿水的汇聚,没有曲径通幽底蕴,所有柳暗花明的预期都是自欺欺人的安慰。所以任何一个茶叶,如果新茶不浓,将来也决不会浓,甚至会更淡,也就很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