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振先生是著名茶史专家、茶典籍史料学家,堪为"茶文化研究的一代宗师"。先生长期从事茶史研究,为发掘和整理我国茶史文献,推进茶文化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他长期从事茶史研究,论证巴蜀是我国茗饮文化的摇篮,为发掘和整理我国茶史文献,推进茶文化研究作出重要贡献。主要论著有:《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略考我国茶类生产的发展》、《太湖地区农业史稿》、《中国茶叶历史资料续辑》、《中国茶酒文化史》、《茶史初探》等等。
朱自振先生主要论著有:《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略考我国茶类生产的发展》《太湖地区农业史稿》《中国茶叶历史资料续辑》《中国茶酒文化史》《茶史初探》等。其中《中国茶叶历史资料选辑》,1981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了却了三代茶史研究人员的心愿,也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为改革开放以来的茶文化事业提供了有力的史料来源,为茶文化的深刻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撑。2010年由朱自振先生主出版的《中国古代茶书集成》,把历代问世的茶书按唐五代、宋元、明、清四个阶段,给予全文登录,并作了详细的校对和注释。全书共收录历代茶书近120种(包括辑佚),是迄今为止对中国茶书遗产所作的最完备的清查、鉴别、收录和校注。
朱自振在茶史研究方面提出过种种论见,其中最突出的主张则是巴蜀是我国茗饮文化的摇篮。朱自振经过考证认为:先秦之时,巴蜀乃是两个部族或国家,一个由巴人血统形成的巴族(巴国),一个则是由蜀人血统形成的蜀族(蜀国)。现今重庆一带,即是巴族聚居的领域,而现今成都一带则是蜀族聚居的领域。这两个部族,并非当地的土著。“从巴蜀来说,巴人无疑在茶的发现、利用上,关系比蜀人要密切”。这是朱自振根据汉代以后的种种传说记载而作出的推论。他的结论是:“我国茗饮早在秦朝以前在巴蜀就已有较长的发展历史;我国茶叶的生产、制造,由茶叶的产、制和饮用构建的茶饮文化,不是别的什么地方,而正是在巴山蜀水这个摇篮里度过它们的初年的。”这一结论虽非历史定论,但在考古未能为茶之起源发现和提供直接的证据之前,确乎起到了某种开拓和推进的作用。
朱自振先生一生专心茶史研究,退休之后,依然在茶史研究的领域中笔耕不辍,探索不止。他除了担负撰著《农业通史》中的原始农业卷部分,参与《中华茶叶五千年》和《中国古代茶书汇校》的研究课题外,还在着手整理《中国古代茶叶文献通考》,并策划建立一套不同类型的茶叶博物馆系列工程。在他的具体策划和指导下,“南京图书馆茶叶历史文化文献研究中心”的筹建工作已经起步。
先生已去,风骨犹在。功在当代,惠泽千秋。朱自振先生,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