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这关于熟茶的几个问题,对于资深茶虫来说,可能呢并不算问题。但这些误区流传已久,谣言传着传着就成真了。所以本期昆仑说茶就来拨开迷雾,为茶虫解答一下这些流传已久的熟茶误区。
误区一
先不说古树小树这种树龄的问题,就算是用台地茶制作的熟茶原料优劣的影响其实也很大。
在2015年之前,市场上的熟茶多是用夏秋粗老原料制作,熟茶在从前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低劣普洱茶的代名词。
原料优劣并非与熟茶品质优劣对等,毕竟中间还隔了一个关键的渥堆发酵。但是,同样的加工工艺之下,原料不同,发酵出来的熟茶肯定也会不同。
可以这么说,熟茶的原料,无论大树茶小树茶,无论临沧茶还是勐海茶,只要是原料先天有问题,工艺再牛掰也不会出好熟茶。
当然,原料和工艺一样重要,只不过原料的选择不像生茶那么苛刻罢了。
误区二
说熟茶渥堆发酵不卫生的言论早已有之,原因比较复杂:
一是早期普洱茶未风行全国的时候,已经有少数人踏上了云南这片热土,那时候的熟茶发酵技术相比现在粗放很多;另外,发酵过程中黑褐色的茶叶从视觉上就不会与干净好看挂勾,参观者第一印象难免不佳。
网络上关于熟茶发酵的图片都努力地往美观方面靠,所以能看到的大多都是接近发酵完成即将进入干燥工序的熟茶发酵图片。
另外,早期渥堆发酵技术是非常机密的事情,并不是所有到云南参观考察的人都能有机会到发酵车间去,大品牌的发酵车间更是参观禁地,所以有部分人参观的可能是小作坊的发酵车间,卫生条件与加工操作可能更加的粗糙。
而不幸的是,这些有先见之明的参观考察人士后来大多都投身于茶行业甚至普洱茶行业,却从此对熟茶的评价颇有微词,再加上熟茶的渥堆发酵工艺向来鲜少有公开讨论的相关研究,大家无从得知所谓的真相,而谣言却因为人人相传逐渐变味,倒慢慢似真了。
这些年,离地发酵、古树发酵、春茶发酵等相互引领熟茶消费升级。
即使这些年来熟茶渥堆工艺进步飞快,从传统的渥堆发酵发展到今天的离地发酵、古树发酵等发酵技术与原料发酵的探索,发酵过程也日渐透明,想了解者只要多留意查询倒也能明了一二,当年那批先驱估计对现今的熟茶情况也大为改观,但普罗大众就难说了,尤其是非普洱茶主饮的区域,以讹传讹本就难以理清脉络,信息碎片化之下,难辨对错的获取信息途径成了压倒客观认识熟茶的最后一根稻草。
信息碎片化之下,哪个信息是真实客观的?
而熟茶带有毒黄曲霉的说法大概是在2012年引起大众广泛关注。当时因为有学者在普洱茶样品上发现了黄曲霉,但事后调查证明,是样品在流通过程中受到了污染,安全卫生条件之下正常生产的普洱茶产品,没有黄曲霉素,熟茶更是会抑制黄曲霉的产生。
同理,回到熟茶的安全卫生问题上来。虽然今日熟茶的渥堆发酵还没有发展到非常透明的程度,公众难以直观地了解,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熟茶的保健功效研究还是非常多的,这也是为什么大家都说目前对普洱茶保健功效的研究都是基于对熟茶的研究,饮用熟茶对人体有益是毋庸置疑的。
误区三
现在有了中期茶这一热门产品,无论生茶还是熟茶,工艺正常的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特点还有的,你看看你手上放了好几年的熟茶,有没有变得更加的醇厚饱满了?别的不说,堆味肯定没有了,口感更迷人,汤色有没有更漂亮了。
一款有陈化价值的熟茶前提是仓储正常另外就是发酵不过度。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与生茶相比,熟茶的自然有效陈化时间较短、陈化程度也比较浅,而新熟茶与10-20年陈熟茶相比,陈化价值还是有的哟。
误区四
如果你秉承喝熟茶会上火的观念,那么估计你连红茶也不用喝了,反正都是发酵茶,也都是温性之茶。渥堆发酵之后茶叶会有火气,但是绿茶、乌龙茶等新制之茶也是会有火气的,所以正常的茶叶加工都会有一个退火的过程。
喝一泡熟茶跟吃一顿烧烤相比,你就会明白温和与火气根本就不是同一回事
另一方面,发酵过度的熟茶估计退火也无济于事,烧心了之后肯定也会烧人之喉,所以喝熟茶还是得选靠谱的品牌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