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其实不是一个很复杂的茶,只不过很多人认知的普洱茶是一成不变或者根本没有从底层去认知。以至于停留在表层的茶农茶商宣传描述层面。认知普洱茶要用变化或者辩证的多层面去看。 一、茶树层面 去过茶山源厂地的人,往往只知道云南茶树是统称的大叶种茶,直观明证就是摘几片大叶子拍照。 但根据不同环境和进化论下的茶树,其实品种是有区别的,例如东一棵西一棵独立的那种茶树,它的进化是很漫长的,因为附近没有影响它的其它茶树。而成片的生态茶园茶树,它的进化是很快的,因为附近有其它茶树影响,往往一片茶园里会形成多个品种的茶树,也被叫做群体种。 由于小环境和土地肥力、光照、海拔气候等等影响,茶树成长起来所用的时间不同。而我们不知道具体种植时间,那么这片茶园茶树只能从树型上直观的区分大中小树茶。而厂商宣传的乔木大多是中小树,至于大树都被挑采制成单株、古树茶了。 二、工艺层面 普洱茶的工艺,现在大家都知道就那么几步,其中要制作得有特色、优质那么还是看具体的如何制作。 就晒青毛茶制作环境,云南这么多茶区,每个地方的茶料不一样,并不能统一的适用哪一种方法,而是当地制茶人选择一种相对性价比的方法。就拿邦东地区的茶来说,茶料芽头短小对夹叶多,杀青和揉捻时间长了熟了会出很多损耗,条形也很丑。这就不能跟勐腊、勐海那边的工艺相同。 晒青毛茶发酵熟茶,由于各地气候、水质、微生物菌群不一样,发酵方式操作和时间也不能一样。 三、品茶层面 普洱茶纯料茶讲一山一味,普洱茶拼配茶讲一茶一味。这就需要是辩证到变化的看。 普洱茶最早是一个地方的所有茶的名字,茶品汤色有绿汤、黄汤、红汤等,形状有散茶也有紧压茶各种形状。 再之后就是普洱茶的原料晒青毛茶属于滇绿茶(滇青茶),再之后普洱茶属于黑茶类后发酵茶至今,分普洱茶生茶、普洱茶熟茶。但目前国标中并没有解释从鲜叶到成品普洱茶的一系列名词和逻辑。 喝茶之余,就会听到普洱茶生茶不是黑茶,晒青毛茶是绿茶不是普洱茶。说得对,但现在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很好做,有需要的话等不得国标修改就自己弄吧。国标还缺普洱茶老茶(老料)标准相关方面呢,你说是不是。 回到纯料茶和拼配茶,懂茶的朋友说纯料茶是相对纯,因为茶园茶上面我们说了是会进化,一片茶园茶里群体种你说怎么纯? 但这个一山一味形容纯料茶也是不准确的,一座山的茶怎么可能一个味道。 云南拼配茶我查询到的最早记录是杨凯出的茶书上的一起事件,是为了作假出现这种情况,当时叫掺假茶。这种作假行为发展到今天,人家都不掺了,直接整个饼假,包装乱印。 拼配茶一茶一味的说法,就是拼配的最终目的是创造出一款独一味的茶品。至于做出来后每个时间段呈现出味道变化的不同。这就说明这茶原料的滋味没融合。 当一款普洱茶足够老的时候,纯料茶陈化过程中味道变化起伏不大逐渐归一,拼配茶陈化过程中味道变化起伏大逐渐归一。 顶级好茶的滋味特点是具有共性的,例如:口腔香气足、有茶气、生津回甘强烈持久、喉咙甜韵感强烈持久。这些共性是不分纯料茶和拼配茶的。 几个问题: 1、纯料茶一山一味,为什么纯料茶百款一味? 一方面是很多喝普洱茶的人是区分不了茶叶滋味,一方面好茶是具有共性的。再一方面就是生产者同一个料做了n多包装纸。 2、拼配茶滋味为什么会出层次感? 一方面因为拼配的原料的溢出时间不一样,泡条原料比紧条原料茶滋味溢出时间短。另一方面拼配好的茶时间短,茶滋味不融合。再一方面你的泡法不对,没保持茶汤每一泡的滋味平稳性。 3、为什么有的茶会有茶气? 茶气这种感觉真的是只可意会自己体验,茶汤一入口就能感受到。早几年的老老班章、冰岛、某些勐腊小片区茶,2014年的磨烈古树茶是有茶气的。但现在已经感受不到了,我估计跟采摘有关系,跟工艺没关系。 4、豆香味普洱茶是不是绿茶? 前面已经说过,按历史来看,晒青毛茶就是滇绿茶中的滇青茶。那么用晒青毛茶做成的普洱茶带豆香味也是正常。现在雨季,烘干晒青毛茶很正常。至于分类成普洱茶还是绿茶,还真没有那么重要,只要生产者喜欢。 这里有两个关键的地方:烘青普洱茶,常见于雨季中制茶时,因为没太阳没法干燥茶叶只能烘干(60摄氏度左右)。这种一般不会出豆香味。带豆香味的晒青毛茶,一般是杀青的时候高温长时间炒制出现。 5、景谷大白茶月光白是普洱茶吗? 景谷大白茶是一个茶树品种,月光白是一种茶品的叫法,使用的工艺是白茶工艺。因此景谷大白茶月光白不是普洱茶。但是景谷大白茶品种的茶叶可以做普洱茶。但在前几年,月光白白茶很多茶品打的标签是普洱茶国标,所以由此问题。 6、小青柑、陈皮普洱、柑普茶是不是普洱茶? 小青柑、陈皮普洱、柑普茶、菊花普洱、茉莉普洱石斛普洱、螃蟹脚普洱等等都不属于普洱茶。它们属于再加工茶,虽然里面含有普洱茶,但普洱茶只是其中的原料,产品执行标准不能用普洱茶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