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常会遇到茶商冒充茶农卖茶,可实际上呢,越是能说会道,口若悬河的人,却不见得是茶农,还有些消费者,误以为制茶师是个富足的神秘群体,这也很不符合事实。
茶农采茶中
茶农,常会被称作制茶师或者制茶师傅,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前者,亲切并真实,在茶乡,一些茶农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些人普遍沉默,不善言辞,朴实,穿着随便,遇到午饭的时间会很自然的邀请你跟着一起吃。
一双皱巴巴的充满老茧的手记录这茶农的血汗
采茶制茶的时间里是没有正常休息的,经常是连续几天几夜的熬着,白天采的茶青叶得连夜加工做完,否则容易坏掉。这一年的衣食,孩子的学费还指望着还指着这个呢,即使辛劳些也愿意。
灯下辛苦劳作的茶农
可是毕竟每年茶季时间短,其他的时间做出来了也可能卖不出去,季节不对,客户不认可。所以现在大多数地区的茶农在非制茶时间里还要做其他工作。年纪大些的,或养殖和种植蔬菜水果,年轻一些的,就去福建的城镇里打工,则业务的,做商贩的干什么的都有。
茶农制茶
种茶制茶是个靠天吃饭,挣钱不多的行业。遇上了年景不好,赶上倒春寒,看着嫩芽在一夜之间缩成黑芽,或碰上阴雨连绵的天气,茶芽疯了一样的长,不能采收,冒雨阴天制作的,也卖不得好价钱。
有一年夏季大寒,茶园普遍减产,百分之三十大量茶树枯死,查农的心都碎了。或许经历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不会哭天抹泪的,只是静静的堆在墙角,抽着烟,默默的承受着……
听他们说起这些境遇的时候,总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仿佛都是别人的经历,和自己无关……
有一年春天,在安溪感德镇收铁观音,遇到了一户茶农,这家里没有女人三个看上去不到十五岁的孩子在制茶,养活一个瘫坐在椅子上的老爹,是收别人家茶叶再加工成干茶的那种小户,不怎么说话,手里面一刻不停的忙碌着。但是他们做得茶足以比得上有经验的老师傅,好多人都会去买点,听说在没茶可做的季节里,几个孩子会去捡破烂儿来维系这个家。
制茶
乡里的集市上,各地来收茶的茶商会临时租借临街的简易房,或者是在一个开阔点的地方,支起帐篷,守株待兔的等待着这附近山上农户的到来,随处可见的茶农拿着茶来推销,最常见到的景象是茶农带着茶在门前一放下,收茶的人凑到近前,双手捧起干茶在眼前分辨,在深深的嗅香气,问过价钱之后,有的摇头摆手,茶农就会再去下一家,沿着长长的街道,就这样一路走下去。如果卖不掉就得隔天做了几个小时的车赶到安溪市里去卖。
茶叶收购
收茶的茶商遇到觉得还行的茶,会当场用白瓷盖碗沸水冲泡鉴定,之后再和茶农讨价还价,一天里,不知道要尝多少家的茶,收地端的茶时,有的就只是含着茶汤在口里涮一下再吐出去,根据口腔当中的口感强弱和消失速度再决定要不要。偶尔有收茶人欺负茶农连夜制茶疲惫,会在装茶扣盖碗的时候,用无名指和尾指夹碎部分茶叶,这一部分碎末会被完整的干茶压在杯底,看上去茶量放的合适,可其实呢,相同时间内茶的溶解溢出物质,会成倍体现,冲泡后会形成茶沫多,叶子细碎,苦感重,质量差的假象,借机来和茶农讨价还价。
茶叶收购
武夷山或一些出门山头的茶农日子会好过一些,茶价高也卖的好,可以专心制茶,自产自制自销的多,也有收青叶加工后等人上门来收购,或邻里乡亲的找个能说会道的人帮着卖。
茶叶收购
制茶技术说难也难,经验不够,在正确的程序也做不出好茶;说容易倒也容易,常年重复的几个步骤看的做的多了也就会啦。“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一旦制茶技术出众了,常年稳定的从事这项工作,渐渐的就会有些固定客户到了茶季还没开始加工,门口就排着车队,等着收购的场景也是很平常的。
采茶
这时候,就不是制茶师傅,而成了制茶师了。再熬些年,等头发花白了,人望和荣誉都有些了,也雇工人收徒弟了,再经常接触媒体和当地名人,借助各地的茶活动,就逐渐的成为了制茶大师了。这也就是制茶人最好的路吧,或许他们也会偶尔想起年轻时熬夜叼着烟卷炒茶的时光和那许许多多夜色当中疲惫的身影……
茶师制茶
但是,这样的成功只能是少数,一些茶厂逐渐有了规模,厂里会请一些制茶师傅和徒工,在武夷山好些厂里,多数是江西的师傅在忙碌,茶厂则会多争取一些荣誉称号,每天迎来送往跑销售,不一定会亲手制茶。
茶师制茶
而多数真正的技术精湛的制茶师们,在山上,在乡村间,就这样默默无闻的老去……
茶农辛苦劳作后的背影
喜欢本文的朋友欢迎点赞,收藏和转发,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