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红袍情况,众说纷纭,有的是神话传说,有的像部“天书”,有的则是含糊不清只言片语的回忆。然除了美丽传说之外,在诸多论著中,确有不少描述,还包含许多茶文化类的书籍,我们一起来看看大红袍的研究记录吧!
大红袍解题
陈嘉庚参观大红袍
陈嘉庚先生1940年来崇安时,慕名到武夷山九龙窠参观大红袍时,作出如下记述:
闽省武夷山产茶之佳,闻名中外,有最良者称曰“大红袍”,假冒其名者虽多,究实正大红袍茶则极少,在山坡路中半山之间,距离地面约十余尺高,有此种茶树多株。丛生团聚,面积高(宽)七八尺,广十余尺,每年产茶数斤而已,政府建一小屋近处,春季派人保护,摘完便去,唯茶树四方无维篱,但知其物可贵,然尚未尽其保护之道,闻每年采取之茶,除省主席留用外,余则贡献中央政府诸要人......
《中国茶树品种志》中有关大红袍的记述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丛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
产地及分布:原产武夷山天心岩九龙窠悬崖上,相传清代中期已有大红袍名。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内山(岩山)有较大面积栽培。
特性: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3%,茶多酚24.8%、儿茶素总量18.2%,咖啡碱4.2%。制乌龙茶,品质特优,色泽绿褐润,香气馥郁似桂花香,滋味醇厚回甘。
大红袍与北斗DNA测定
在武夷山,茶有同名不同种,同名不同树的现象。
2009年,经福建省农林大学对大红袍母树、新发展种植的大红袍以及北斗进行生物DNA测定,证明了新种的大红袍茶树均为纯种,无混杂。同时验证了北斗与九龙窠六棵大红袍母树无任何亲缘关系。
以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态度对待史料与现状,而据观察,北斗植株比大红袍大,分枝不如大红袍密,叶片比大红袍大而稀,萌芽开采期比大红袍早十天以上,在品质比较中更显不同,因此认为大红袍与北斗属于两个不同品系,不能再混为一谈。
关于御茶园名丛观察(标本)园5株大红袍茶苗
于1981年在御茶园旧址垦建“每坪一亩,一共五坪,共计五亩”。当时,整个地势似目鱼骨形状,种有地瓜及几十丛菜茶,后经扩大整理成五坪,用规格石砌成人字形梯壁,有人戏称像“大寨田”。园中名丛,单丛茶苗绝大部分种植于1982年,其中北斗种于1984年2月19日,5株大红袍是1985年11月17日才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