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你这个茶叶克数与描述不相符啊?”
“怎么了?”
“盒子上标的是100克,我称了只有99克,这不是欺诈吗?赔钱!”
如果你开过店,这样的对话应该听说过吧?还是遇到过?……这就是让人深恶痛绝的行业“碰瓷”人,也叫职业打假人。这样一个群体,打着维权幌子,盯着各家商品店,制造一系列问题,以举报为要胁,胁迫商家赔偿。如今,职业打假愈演愈烈,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在近期,茶行业也成为了这个群体紧盯的目标。
近日,笔者走访江西地市一些茶店/茶馆时,就听大家谈及到了这个问题,其中还真有不少人中招。“他们来到店里,我们高高兴兴地接待他们,谁知他们买茶叶却不是用来喝的,有些人还会在店内拍照留存所谓的‘证据"。我们是手工包茶,有时候难免少1克、2克,很正常,但是碰到他们,却真的哑巴吃黄连了。”店里负责人表示,对方购买茶后,以茶叶无保质期、克数不对、包装或者标签标识不对等为由,向市场监管等部门投诉,不少行业人士深受其害。
走访厦门第四届茶包装文创洽谈会实拍图
不少商品的热卖,都与其精美的包装分不开。而茶叶包装里的不规范,也为职业“碰瓷”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先不论他们在包装上钻了多少“空子”,网上公布的一组有关茶叶商品包装监督的检查数据却引起了笔者的关注,我们来看看相关监督部门对这一块的抽查结果。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2019年上海市商品包装物减量茶叶专项检查结果。在对上海市内销售的43批次茶叶商品包装(过度包装)抽查中,10批次茶叶不合格。值得注意的是这10批次不合格茶叶的不合格项目均为包装空隙率。涉事企业中不少为知名茶企。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于2019年年底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商品包装计量专项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主要针对杭州、宁波流通领域中的月饼、酒精饮料(包括白酒、红酒、黄酒等)、茶叶、化妆品、保健食品等五大类商品进行抽查。共抽查销售企业6家、抽查商品100个批次。其中,包装层数和包装空隙率均合格的商品数量为 91个批次、不合格 9个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1%。其中:五类商品包装层数合格率为100%、包装空隙率合格率为91%(月饼、酒精饮料、化妆品的包装空隙率为100%,茶叶的包装空隙率为87.5%、保健食品包装空隙率为68.2%)。
江西省市场监管局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的2019年商品包装计量监督专项检查中,对月饼、酒精饮料(包括白酒、红酒、黄酒等)、茶叶、化妆品、保健食品、加工农副商品等老百姓切实关注的六类商品开展了商品包装计量监督专项检查。
以上资料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抽查表明,部分茶企只重视商品的包装形式,导致商品包装空隙率超过规范、标准要求,拉低了行业的水准。如此现象的发生,大都是因为茶企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及重视不够造成的。
早在2010年,国家相关部门就发布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国家标准,强制规定食品和化妆品销售包装层数不得多于3层,包装空隙率不得大于60%,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
除了包装,茶企在加强茶叶品控的同时,在广告用语、标签标识等方面也需重点关注(留待下次重点讲述),经营行为必须合法合规。毕竟,公开通报不仅给茶企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将直接影响茶企的品牌形象。
面对相关部门的定期统一的抽查,“职业碰瓷人”却是每天都可能在你的店里出现,所以,这也倒逼着茶农、合作社、茶企生产自律。有句话说的很对,净化市场风气,从业者是首要推动者,当然也是最直接受益者。只有经营者自身重视常见的各种问题,以法律为武器,严于律己,才能阻止“职业碰瓷人”钻空子,对他们的索赔行为说不。
前不久,笔者就这个话题采访了部分消费者。消费者中,70%的消费者为此事拍手称快,他们表示会关注一些有关商品测评类的公众号或者网站,而30%的消费者则表示无所谓,因为这些“打假人”并不会告诉他们关于这个商品真实的结果,都是利益使然,还是更倾向于信任相关监督部门及权威媒体的报道。茶商们,你们对此事怎么看呢?欢迎留言,或者加我私人微信:Joan_1210,约茶畅聊。
文/江江
图/赣茶融媒体实拍
文中部分资料来源于中国质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