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中的精准匹配
今天我想回顾一下《今日头条》的历程和感受。
"苍颉造字,夜有鬼哭。"这八个字,我想应该是最表象层面的直观反应,莫过于感叹:文字的力量,不容小觑。
之所以是表象层面,是因为字的力量只是一个表象,真正神奇和伟大的是隐藏在所有这些文字背后的“人的思想”,理如真正撬起地球的不是那根杠杆,而是杠杆另一端的阿基米德。
文章才开始,我脑中冒出一个茶友最近对我文字的评价:可能很多人会不喜欢你,因为你太狂妄,但我却喜欢你的文章,不像很多泛泛其谈,空洞所以不知所谓。
言之凿凿呀。本来想去解释一番,旋即作罢。要知道文字的博大精深,看看曾经的文字狱,当前大公司合同拟定的遣词用句,更别提相关国际公约的文字拟定,其巨大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让人瞠目结舌,但是最终结果依然不能精准,单一地表达。因此,我这般庸俗文字,只愿表达自己的主题,哪里还能兼顾歧义的处理以及文采华丽,立意深刻与否?心中有佛,眼里亦然。
写作是深度的思考,演讲又是赋予写作一情感的表达。我认为对人的影响力,语言一般情况下大过文字。但是,这种效果偏向激情,短期。而文字,更多的是从理性层面,逻辑方向,给予阅读者长期的影响。因为语言的高级表现形式,如公众演说,其最大魅力是建立在不断地抛出断言,理论,然后重复。不断在这之间来回,和逻辑性无关。
所以我们可以看看,风靡一时的会议营销,优秀的主讲者绝不会从产品的各个方面按照极其符合逻辑的方式,逐一进行详细解说,大多是从感性的层面,毫无逻辑的运用不同的例子,不同的奇异的角度,告诉我们产品好,不断重复购买后的好处。偏偏就是效果奇好,不知不觉就冲动,激情买单了。
我思考了一下,我认为人本质上是追求一切让自己舒服,甚至懒得去花心思去判断一个产品,是否合适。主讲说好,举那么多例子都在证明者好,那就必然是不差的。同时,如现在的网络直播,过去火爆的会议营销,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群众跟随效应,事半功倍。但是,而且基本都是销售结束,大众的聚集也随之解散,就算产品后来被发现问题,这种不好的信息,也不会大范围传播。好在现在网络发达,无论好坏,都比较容易引发共鸣,形成潮浪。
基本坚持了每天输出文字,无论是自己对于茶的思考,对茶厂,茶友,茶商的分析和评判,又或者是一些茶山的介绍,自己产品的描述,对于市场现状,趋势,矛盾等等,都写出来自己的想法。整个文字的输出,客观现象,产品特性反而占比不是很多,多的是个人的主观思想。因此,看多了我的文字,也就几乎是看到了我这个人。
喜欢我的文字,大约就是认同我的思想,认可我的做事态度。我决定正式写写文章,源自于我对绝大部分有关普洱茶的文字,十分不满。要么认识肤浅,要么只知描述表像,提出些问题,并没有深入去分析,进而提出解决的的具体方案,这样的文章,看着就想把作者找出来,揪他奶子。因为对我来说,这样的文字,狗屁不如,所言的问题,众人皆知而已。
另外,很多粉丝还不少的号,倒也在传播一些有关普洱茶的通用知识,翻来覆去,并未触摸到核心点,一些山头茶的品鉴类文章,居然大多如出一辙,如何有意义?
很早的时候,我认为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程度,决定了行业的繁荣点。而且普洱茶发展也就十多年的时间,要想行业比较成熟,持续性的发展,需要做的事很多,但最需要的,是正确普洱茶知识的传播,我把这个定义为普洱茶文化。我认为标准的,客观的普洱茶相关知识的传播,是肃清市场,促进茶商,茶厂回到对于品质最大的鞭策力。
但是,最近因为经常把想法写出来,这种深度的思考,又让我对于现状的本质性原因,有了新的看法。
第一,但凡市场的真实现状,如果某一不合常理的现象,长时间持续存在,实际上已经证明所谓不合常理,但偏偏就是符合市场真实需求。如各种非乔木茶,都被标注成名山古树在售,实际上,绝大部分真实的情况是,彼此心知肚明,各取所需。
第二,整个市场上,流通的产品,几乎没有真正的古树名山头春料。而且按照此类茶的占比,加上大部分都是早早被发烧友收入囊中,别说这种茶在市场流通的概率微乎其微,甚至连真正喝到名山古树,乔木头春的人,占比也是很少。
第三,如此这般,大多数人,很长时间无非是在台地茶之中找高个,偶尔也能找到一些乔木,至于名山的乔木头春,已然珍品了。
第四,此次充好,敢于而且不得不写上各种名山,原因不仅仅包含以上三点,还有很多,如许多茶友的虚荣心,茶商对于利润的追求。本质上,归根到底最基本的逻辑是:茶友对于尽可能高甚至脱离真实情况,并不存在的超高性价比的追求,以及茶商对于利润的刚性需求。这两点就是整个普洱现状的最根本原因。
昨日我在文章里面,说出了一句肺腑之言:如果你遇到一个靠谱的茶商,适量给予利润空间,尽量形成稳定,长久的关系。一个茶商,之所以靠谱,必然是真材实料,而他之所以如此做,原因无非,要么没有其他任何优势,只能用尽可能保障真材实料,获取茶友的认可。另外无非是综合分析,认为真材实料的做茶,在当下的局面,看起来比较符合可持续经营的必须要求。
因此,能做到这个程度的茶商,一定不是着眼于短期利益的,但一定也是要生存的。必须得有物质,精神的支撑,才能保证其不忘初心的坚持。确实不少初心甚好的茶商,面对无数追逐那种并不能实现的性价比的茶友,抛弃了初衷,结果大概率是双输。举个反复提及的例子:比如老曼娥乔木,鲜叶成本800元,作为茶商,心里估摸着人工,损耗,投入与产出比,变现周期等因素,大约心里定价是1200元/公斤。但是作为茶友,很多也知道老曼娥鲜叶成本800元,但大多心里都在莫名其妙得出一个结论:600到700就买。最终往往达成一致,用几十元的台地茶,以老曼娥乔木600元价格完成交易,双方看起来都很愉快。事实上,这是同归于尽。但是,这种现状,在当下是常态了。造成几乎没有茶商愿意去收名山古树原料,第一是贵,占用大笔资金,无形中风险提高,第二,溢价空间很低,结果是同样的资金,实现的剩余价值极低。这是99%的茶商,真实的内心写照。
对于初恋,对于人生第一辆车,对于早期支持鼓励的客户,一般情况下,都记忆深刻,愿意赋予更多的热情。比如我的客户,我一再说,无论以后我公司的主要业务方向如何调整,做好前期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服务,将永远是最紧急,重要的事。前期支持,信任,买单的客户,是我能够生存,渐渐有发展的最重要基础。理当铭记于心。
最终,在头条写写文字,最大的感触是,自然是匹配精准。因为看了我的文字,了解我的理念,进而找到我的,排除我写,说,做不一致的小概率,彼此基本就是一直相互在找寻的人。
如此这般,节约了很多以往需要的有效无效的沟通成本。缩短了相互还需要试探,才能逐渐达成基本信任的成交时间段。
是的,无论哪个行业,市场所表现出来的一切,都是终端需求的客观反馈。我深刻知道,只有极少数的茶友,才是实实在在能和现阶段的我相匹配。
当然,我也坚信,解决掉这占比极少的茶友的问题,满足需求,我依然算是初步的踏上创新和颠覆的路了。
虽然我们终其一生只不过是活好自我,确定自身并没有违背内心的真善,更没有伤害他人,快乐又自在,那么有无人欣赏都无关紧要,比起那些虚伪和奸诈来,我们已经活出了人样。然而生活中,怎么能事事顺心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