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江边斜月,白鹭两三行。”用元代贯云石《小梁州》描绘杨木洲秋天美景的清新画面,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它是唐晋之源,茶国之地,常被称作“一个最有屈原故事的地方”。
10月31日下午,陪同娄底市茶协会长陈建明和西团书院董事长戴忠诚,对梦里水乡的杨木洲来了一次诗意遇见。其情其景,仿佛到处都能闻到茶芽破壁的气息,那千岛湖湿湿的秋风里,野菊花站立岸边,柳丝儿蘸在水中,湖面野鸭戏水,倒映着桂树的金花、茶树的烟岚,如梦如幻,心灯璀璨,葳蕤葱茏,曼妙无比。
漫步其中,藤萝缠绕。从茂密树叶间隙透出星星点点的阳光,在雨林里焕发出与众不同的色彩。这里,野山羊在觅食,水獭在喝水,鸟儿在树冠高歌;这里,可爱的动物自由自在,因为这是它们的家园。历史的杨木洲,茶香四溢,千漾碎玉,垂柳幽绝,岛泛绿光;丘谷林涧,人杰地灵。呈现着绵延而远流、嘉木茂密而繁荣的景象。
据考,杨木洲地名来源于资水滨洲,因洲上长有大量杨柳,故而得名。资水在此被滨洲分为大小两条河流,大者近白塔村,小的临杨木洲,且流水缓慢,便于靠船。但到枯水季,水少不能行舟。于是人们就在小洲临大河那边修建了一码头,枯水时淌过小河,再到这码头上将茶叶装载上船。
而杨木洲大茶市的形成则为1930年。即民国十九年,新化始做毛茶,或由外埠茶商来购买,或由本地茶农拿到安化东坪制成红茶,然后到杨木洲码头装箱出口。1931年,本地茶商曾硕甫,因感采运不便,又利权损失可观,于是召集本地茶农,集资合工、选择产茶中心地区,于资水西岸将接近安化边界之处的杨木洲辟为茶市,尔后更名“西成埠”,以示与安化东坪相对应。当时设有茶庄七、八家,并成立了茶叶工会,建有会馆楼一处。
我们凝望着千岛湖渐行渐近的“背影”,朦胧之美似乎顿时涌上心头,如何认识和利用这样一种美,戴忠诚老总“天下第一茶关”的茶旅文综合体选择落点杨木洲。因它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不一样的规划、不一样的土壤、不一样的水源、不一样的空气、不一样的阳光和不一样的茶文化”。
“将高标准规划五个独具特色的业态:一是打造绿色茶养生馆和茶博物馆,二是建成工夫红茶体验馆,三是茶故事屋场,四是建立茶文化展示区;五是构建度假、休闲、观光、教育、民俗一体的文旅综合体,把茶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屋场变广场。并在茶业运营中严格按欧盟标准、走有机路线、瞄准高端市场、注入历史文化,让荒滩变湿地,实现茶文旅游融合发展。“戴忠诚如是说。
文史知识广博的戴忠诚从《史记》中吸取“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以及“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的社会分工智慧,并以“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再三教诲之,进而整齐之”等来治理“杨木洲茶旅文综合体”,则就与亚当·斯密的分工和市场配置思想有着“遥远的相似性”。
戴忠诚静静站在被江水无数次吻过的滩涂,向远处的如黛岛屿眺望,眼前的微雨烟岚,刺激了他的诗兴:
一块扁平的石头
在惯性和技巧的推搡下
越过深浅莫测的湖面
越过惊恐逃窜的鱼群
沿着一条起伏的抛物线
轻盈抵达茶柳绿荫如盖
以致人们总把茶树
与柔美婀娜相连
茶树绿了,柳树也绿了
野花烂漫,一个满天弥漫香气的夏日,人们喜欢在正午或斜阳西挂之时,坐卧于杨树下,品一壶香茶,聊几句家常,让疲倦的身体趁一丝清凉、燥动的心蕴些许甘爽,让时光缓缓流淌成“龙湾湿地”。
侧耳倾听,江珊那首《梦里水乡》仍余音袅袅,似乎以丝丝缕缕的柔情混着布袋冲旖旎的水天一色,长久地留在了我的心中。
作者:杨建长
责任编辑: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