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无论从“人在草木中”的字形上 分析 ,还是从它表达的含义来理解 ,都是一种雅物。不过在茶字的演变历程和茶的蹉跎经历中,却有着各种奇葩的雅号,它们或直白、或戏谑、或深刻、或隽永,都记录了茶这种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平凡之物极其不平凡的一生。
- 1 -
茶字的演变历程
历史上“茶”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变化多端,以茶名和茶字的词目来说,不算“草中英”、“酪奴”、“草大虫”、“不夜侯”、“离乡草”等谑名趣名,还有 桡、椒、葭和陆羽《茶经》记载的“一曰 茶 、二曰 槚 、三曰 蔎 、四曰 茗 、五曰 荈 ”等等叫法和写法。直到如今,茗和茶还通用。这八个字中,又以《尔雅》中关于茶的释文为早:“槚,苦荼。”
自《茶经》问世以后,正式 将"荼"字减去一横,称之为"茶"。茶字的定形至今已有一千二 百余年的历史。
茶起源于中国,流行于世界。如今世界各国的茶名读音,无论是是普通话的语音:茶--" CHA";还是福建厦门地方语"退"音-- "TEY",都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传入的。
- 2 -
茶的奇葩雅号
【酪奴】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正觉寺》:“羊比 齐 鲁 大邦,鱼比 邾 莒 小国。惟茗不中,与酩作奴……书中记载,南北朝时,北魏人不习惯饮茶,而是喜爱奶酪,戏称茶为酪奴,也就是奶酪的奴隶。
【消毒臣】 : 据唐代《中朝故事》记载,唐武宗时李德裕说天柱峰茶可以消酒肉毒,曾命人煮该茶一瓯,浇于肉食内,用银盒密封,过了一些时候打开,其肉已化为水, 因而人们称茶为消毒臣。唐代曹邺饮茶诗云:“消毒岂称臣,德真功亦真。”
【苦口师】 :晚唐著名诗人皮日休之子皮光业(字文通),自幼聪慧,十岁能作诗文,颇有家风。一次皮光业的中表兄弟请他品赏新柑,并设宴款待。皮光业一进门,对新鲜甘美的橙子视而不见,急呼要茶喝。于是,侍者只好捧上一大瓯茶汤,皮光业手持茶碗,即兴吟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 此后,茶就有了"苦口师"的雅号。
【余甘氏】 : 宋代李郛《纬文琐语》说:“世称橄榄为余甘子,亦称茶为余甘子。因易一字,改称茶为余甘氏,免含混故也。”五代胡峤在饮茶诗中,也说:“沾牙旧姓余甘氏。”于是,茶又成为余甘氏。
【叶嘉】 :这是苏轼为茶取的昵称与专名。因茶经首言“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取茶别名为嘉叶,有致敬陆羽之意,又作《叶嘉传》,用拟人手法刻画了一位貌如削铁,志图挺立的清白自守之士,一心为民,一尘不染,为古来颂茶名篇,这也是茶的最佳雅号。
【清友】 :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载有“叶嘉,字清友,号玉川先生。清友,谓茶也”。唐代姚合品茶诗云:“竹里延清友,迎风坐夕阳。”
【水厄】 :灾难之意,出自《世说新语》,里面记载了一段故事:晋代司徒长史王蒙,喜欢饮茶。他常常请来客人陪他,但客人们并不习惯饮茶,每次去拜访王蒙的时候都会说:“今天有水厄了。”
【清风使】 : 据《清异录》载,五代时,有人称茶为清风使。唐代卢全的茶歌中也有饮到七碗茶后,“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之句。
【涤烦子】 : 唐代的《唐国史补》载:“常鲁公(即常伯熊,唐代煮茶名士)随使西番,烹茶帐中。赞普问:‘何物?’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因呼茶为涤烦子。”唐代施肩吾诗云:“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饮茶,可洗去心中的烦闷,历来备受赞咏。
【 森伯】 :故事出自南朝后·汤悦的“森伯颂”。书中提到,饮茶之后会感到体内生成了一股清气,令人浑身舒服,因此称赞茶为森伯。
【玉川子】 :唐代诗人卢仝,自号玉川子,平素极其喜爱饮茶,后被世人尊称为“茶仙”,他写了许多有关茶的诗歌,并著有《茶谱》。因此,有人以玉川子代称茶叶。
【不夜侯】 :晋朝学者张华在《博物志》中称“饮真茶,令人少眠,故茶美称不夜侯,美其功也”。
本文原创 作者:刀哥 / 编辑:精灵/
何为好茶?如同在合适的地点遇上了合适的人,也就是一种机遇、一种缘分、一种福分和一种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