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茶的心,即是寂静安详喜悦的心,即是一个世界的魂。茶给了我们这种途径,给了我们这样的喜乐。”
品茶成为一种时尚,有关茶的书籍也风行一时——这些书籍或纵谈茶文化,或追溯茶的源流,或讲述茶的制作工艺,内容如何姑且不论,其文字本身也颇有参差,甚或良莠不齐。在新近出版的各种有关茶的书籍中,陈勇光先生的《茶悦》是一部更加注重个人品味的小书,品茶,却并不局限于茶,而是以品茶为引子,谈及自己品茶时的内心体悟与心路历程,从而将品茶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情趣与人生的境界。诚如陈先生在自序中所说的那样:“饮茶的心,即是寂静安详喜悦的心,即是一个世界的魂。茶给了我们这种途径,给了我们这样的喜乐。”
世间有着各种各样的痴者,有人痴于书,有人痴于画,有人痴于石……而陈勇光先生却痴于茶——他不仅善于品茶,同时更善于将品茶微妙的个体体验,融入进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并使之成为自己人生历练的一部分。陈勇光先生品茶,追求的其实是一种取意高远、自在心中的人生境界。陈勇光先生这样转引一位台湾茶人曾经说过的话:“少年饮茶,只喜青心乌龙,爱铁观音的清香,爱红茶之暖;中年饮茶,识得岩茶之味。晚年饮茶,却又只偏好陈茶。”原来,茶的每一种滋味都与一个人的生活境遇息息相关,其间或醇厚,或清浅,或先甜后苦,或先苦后甜,茶里既蕴藏着人生的诸般滋味,也契合着人生各个阶段的不同经历。当然,正是得自于多年品茶的经验,陈勇光先生才最终认定,茶的品质就是人生的品质,茶味其实就是人生之味。
陈勇光先生常常以人喻茶,以茶喻人。在他的笔下,“有似苏曼殊的率真放浪,有似纳兰性德的‘廿载疏狂世未容’”的牛栏坑肉桂;有清透、坦然, “澄澈深红,没有杂质,可谓赤子之心”的武夷山岩茶;有“若山中道人,又如风骨君子”的雀舌……陈勇光先生以为,每一片茶都自有深意,每一个茶人都自有所好,茶好,还要遇到懂茶之人;懂茶,方能去其奢贵,得其真味。一个蝇营狗苟的人是难以品出茶中真味的,因为他只想着身外繁华热闹的世界;一个混迹市井的人同样难以品出茶中真味,因为他对茶文化的内涵懵懂无知,又怎么可能品出融入茶中的人生况味呢?古人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我们常常会被纷繁的世界所吸引,常常会为无谓的喜怒而劳神,品茶,则是与自然沟通最好的方式,很容易让人忘掉名利的世界,联想到森林、山川与河流。总之,人与茶,茶与人,原本就是彼此相应的,只有茶能够让人澹泊,只有澹泊之人才能懂茶,才能真正进入“茶悦”之境。
陈勇光先生讲述过这样一个有关茶人的故事,有一位素爱品茶的出家师傅,常在入夜时分沐浴、焚香,以极慎重之礼独自饮茶,且每啜一口,必盘腿闭目凝思。但他喝的却只是普通的铁观音,茶中甚至常见茶梗、粗叶,他怕喝多了好茶,会过于贪恋茶的滋味,反而忘掉了茶中真义。陈勇光先生试图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便是寻常的茶品,若以宁静之心冲饮与品尝,也同样会有极不寻常的味道。所以,品茶既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心境,有时,茶品本身是否贵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胸怀一颗包容之心,保有一股平和之气,去品饮茶的一片温和,感受茶的百般情怀,才是一位茶人最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