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茶点,以茶入菜,相信大家都见过。但你喝过茶粥吗?
唐代古人就有煮茶粥的嗜好,古人煮茶粥,有何秘籍?今天也不妨来试试!就着美好四月天,在一碗清新茶粥里邂逅春天……
"长安客舍热如煮,无个茗糜难御暑。"
唐代王维诗里所说的茗糜,也称茗粥或茶粥,是汉唐以来南方民间常见的一种茶饮方式,用茶米和姜、盐、橘皮、茱萸、薄荷等佐料煎煮而成。
茶米,是指将茶饼子烘烤碾碎后的碎末茶。陆羽《茶经·六之饮》有详细记载。
茗粥的饮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
三国魏人张揖在《广雅》里说:“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广雅》为三国魏张揖所着,记载的茶饼冲瀹法就是陆羽所强烈批评的“痷茶法”。
茶叶作为一种饮料,据说最早为上古时期神农氏所发现。
汉代《神农本草经》里记载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以解之。”
晋郭璞《尔雅》注:“(茶)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郭璞所记载是鲜叶煮饮法,是否加葱姜盐等佐料?并未详说。
中国人最早饮茶是煮茶法,可以用鲜叶,也可以用茶饼。鲜叶煮饮法有些类似于今天煮菜羹的方法,将新鲜茶叶采摘后切碎,投放到沸水中煮,并加入茱萸、薄荷、橘皮、以及盐、姜、葱、香叶等佐料和调味品,想来滋味也是很不错的。
茶饼煮饮法首先要将茶饼炙烤过,然后捣碎,碾磨成细碎茶米,煎煮时也要加入佐料和调味品,称作“茗粥”,是说将茶米象粥一样来熬煮。
唐代皮日休在《茶中杂咏》序中说:“自周以降及于国朝茶事,竟陵子陆季疵言之详矣。然季疵以前称茗饮者,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也。”陆羽字季疵,提倡煎茶法。瀹在这里释义为煎煮,瀹蔬就是煮菜汤的意思。
三国时吴国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记载说:“椒树似茱萸,蜀人作茶,吴人作茗,皆合煮其叶以为香。”可见自汉代以来,蜀地、吴地均有喫茗粥习俗,但名称不一样:蜀地称作茶粥,吴地称作茗粥。北方人则称茗糜,糜也是粥的意思。王维诗中“无个茗糜难御暑”,用的就是以上这些历史上的喫茗粥典故。
如何做一碗茗粥呢?
说起来,制作茗粥料理和素食料理一样,并不复杂。
茗粥料理做法如下:
主料:现摘茶叶一小蓝,煎茶一碟;乌冬面一袋;
配料:生姜、橘皮、葱段、枸杞、胡麻,青菜、鸭儿芹各一小把
调料:食盐少许
做法:
鲜茶叶摘掉老叶,剔除蛛丝虫眼,洗净,切碎备用;
雪平锅添入清水,水微沸后倒入鲜茶叶迅速焯过,去掉青气;青菜、鸭儿芹也焯过投凉备用;
雪平锅添入清水,烧开后投入鲜茶叶,滚后调盐花,加入一小片生姜,接着放入橘皮,大火煮开,约两分钟后投入十二粒枸杞子,出锅时撒入胡麻、青葱段即可;
乌冬面用凉开水化开,控干水份,码在长盘中;青菜切碎,堆放在乌冬面上;将准备好的调味汁浇上去即可;
另外准备了一款味噌酿紫茄,这也是当即的料理佳品呢。紫茄不要去蒂,洗净后在沸水中煮至七分熟,然后冰水投凉;用刺身刀将紫茄剖成条,根蒂不要切去,保持茄身完整,将味噌均匀添入茄身;鸭儿芹切碎,撒在茄身上,浇少许调味汁即可。
茗粥料理上桌啦,又特意备了一小碟炸花生米和蜜汁黑豆,用来下酒最佳。炒了一盘时蔬,今天午斋有两碗茗粥陪伴,想来胃口一定大开呢!
茶室外是春光明媚,茶室內是色香味相俱佳的茗粥料理,打开汤碗盖,浓郁的清香气味扑鼻而来,那是茶叶的清香气息。
茗粥做法虽然普通,但今天却很少知道,更没有人愿意动手去做。这可是一千多年前的风雅滋味呢,这样的香气和滋味本身发也是一种“大雅”。
作者:寄庵主人
编辑/初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