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上午,为纪念武夷山成功申报世界双遗产17周年,武夷山市开展景区生态保护宣传活动,呼吁保护环境、爱护自然,人人参与到“双世遗”品牌建设中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文化,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实质上是与传承人密切相关的。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是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传承下去的关键因素。今天,茶叶点评网来和大家一起盘点一下武夷岩茶的非遗茶人。
一、传承人的认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步骤
只有确定了传承人,才能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对象,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认定传承人首先要依据法规对其进行相关调查,通过调查对符合传承人标准的代表人进行评定,然后列入《名录》对其进行确认。
二、对传承人的认定及保护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
第一,如何认定传承人?
第二,在确定了调查对象以后,首先要调查其个人最基本的资料,包括姓名、艺名、性别、地址、职业、信仰、受教育情况等等,然后要调查他所传承的项目、技艺和当地地方文化的关系,以及他的这个项目在文化社区、行业中的地位,或者所保存的实物的具体情况和地位,文化活动举行的日期、地点及涉及的范围和规模。
第三,在政府或者专家确定某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以后,有一定时期的公示或者公告期,对传承人的基本信息予以公布,并收集社会各界人士对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于社会公众和相关人士的对其进行监督,检验认定的传承人是否真的能够代表相关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对传承人保护的责任分配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体,公约中分为三类:第一是国家,第二是国际组织,第三是个人、群体和非政府组织。而针对我国国内的基本情况,《办法》规定保护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和传承人,笔者认为应该存在以下三类主体:第一是政府,第二是传承人,第三是专家。依此类推,对传承人的保护主体也可以分为以上三类。
四、武夷岩茶(大红袍)的非遗传人
200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公布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名单,共有12位。这12为非遗传人,从年龄跨度上的老中青,从技术手段上的传统与创新,从注重技艺与同时注重教育,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特色。
叶启桐
第一批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制作技艺传承人,武夷山的高级评茶师,长期从事岩茶生产、制作与研究。叶启桐在武夷茶界贡献很大,其中包括主持制作了两次武夷岩茶国家标准样品(2004、2006),这一规范从色香味去分析,将武夷茶种分五大类,大红袍、肉桂、水仙、名枞、奇种。诸多实物标准,花了整整两年时间才定下来。叶启桐说,描述一个茶叶的香味,用语言组织很困难,变化无穷,还是要实物标准,实物两三年更换一次,这个标准就可以延续下来。
苏炳溪
年龄最大的传承者,建国初,马头、磊石、天游、品石五茶厂拼为一个初级社。那年头春苏炳溪被委以五厂巡视员,总管岩茶采制,白天上山,晚上轮流到各厂察看。现在与儿子苏德发办“大坑口茶厂”。苏炳溪一做就是70年,2006年6月,他被评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岩茶制作传承人之一。
陈德华
从事武夷岩茶名从品种的研究长达40余年,尤其是对大红袍的剪枝繁育和制作技艺做出了巨大贡献。1985年,陈德华在任茶科所所长的时候,凭借对大红袍品质的准确把握,组织科研组,用肉桂、水仙等优质武夷岩茶和纯种大红袍拼配出来的“大红袍”,香气、汤色、口感俱佳,岩韵感极强,很快就得到消费者的认可。1985年9月第一款商品大红袍上市,15克烟盒式包装的大红袍就这样诞生了。大家都尊称他为“拼配大红袍之父”。
陈德华
刘锋
他十七岁从事茶业,在乡镇茶叶站工作过十多年,89年调入市茶科所,三年后提拔为市茶科所副所长。1988年开始,刘峰致力于发掘岩茶历史名丛“金佛茶”,经过数年艰苦努力,终于取得成功,注册了“永乐金佛茶”商标。金佛茶香气幽奇,锐则浓长,清则幽远;汤色鲜活,滋味醇厚,岩韵明显。被誉为“金佛茶中珍,红袍妙韵陈”。1996年、1997年金佛茶相继获福建省优质茶奖、名茶奖。现办有“武夷山仙凡岩茶制作中心”、“永乐大茶壶茶叶研究所”。
刘峰
刘国英
农艺师。1987年从福建农林大茶学系毕业,分配到武夷镇九龙山茶场。说是镇办茶场,其实只有一片荒坡,几间干打垒土屋。他发现,九龙山毛茶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出在摇青上。他从规范使用综合摇青机,提高摇青工艺水平入手,很快破解了九龙山毛茶质量难题。从1989年起,在全市毛茶质量评选中,连续三年获得梅占第一,肉桂、水仙第二的优异成绩。97年起,他创办了“岩上茶科所”。
刘宝顺
农艺师。毕业后,刘宝顺被分配到了武夷山市茶科所,主要负责武夷名丛的选育工作。十分重视武夷岩茶传统工艺技能的传承,1991年,刘宝顺筹备办起自己的茶厂,创办了幔亭岩茶研究所。 为人朴实精细,他的名片上,除了一个农艺师,没有任何头衔。他平时沉默少言,有朋友来了也只是静坐着陪茶。他治茶态度很严格。
王顺明
1974年起于茶厂工作,从事茶叶栽培、制作、审评30余年,长期从事以大红袍为代表的武夷岩茶管理和制作工作。1975年,王顺明任福建武夷山市茶厂党支部书记;1987年任福建省武夷山市综合农场场长、党委书记,1992年任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厂党委书记,1993年任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厂党委书记兼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总经理,1996年福建省武夷山市岩茶总公司总经理兼武夷山市科学研究所所长。创办有武夷山琪明茶叶科学研究所。
黄圣亮
祖上世代经营岩茶,1982年父亲黄贤义种植了几亩茶地,还把祖上的茶厂老字号重新亮了出来。爷爷是“武夷山第一焙茶师”黄瑞喜,父亲黄贤义,叔黄贤庚归纳了一套27道108字的品茶程序,用于各类茶艺表演,是令人尊敬的老一辈茶人。黄圣亮时天心永乐禅寺住持泽道法师的俗家弟子,在其茶厂可以看到很多泽道的题字,现家中创办“瑞泉”茶厂,与父兄生产、制作、营销武夷岩茶。
吴宗燕
随父长期从事生产、制作、营销武夷岩茶,是地道的天心村人,家里世代以种茶、制茶为生。传到他祖父一辈,已在天心村好几个山头拥有茶园。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宗燕本人承办了天心村村办企业——天心茶厂,1992年他创办了北岩岩茶精制厂. 现在属武夷岩茶的生产大户。
游玉琼
她从18岁开始跟着父亲学种茶。1985年,从一名武夷山市九曲茶叶精制厂技术员起步,发展成为拥有福建省著名商标及福建省农牧业产业化龙头的企业总经理。永生茶厂的前身,是集体性质的九曲精制茶厂。九十年代中期,游玉琼父亲游永生,押上全部家产,大胆揽下了这个小厂。为了重开局面,改名永生茶厂。游玉琼接过了父亲的担子。抱着强烈的事业责任心,游玉琼很快把企业带上了一条新的辉煌之路。近年来,在她的带领下,永生茶厂的产品一直保持着一流的质量。肉桂、水仙等多次获得武夷山、省、国家级的评比金奖。
游玉琼
王国兴
1963年生,武夷山市星村镇星村村人。1982年考入福建省福安农业学校茶叶专业,1985年,王国兴毕业回乡被分配到崇安县武夷茶叶站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收购天心岩茶村、黄柏、柞洋一片的岩茶、半岩茶毛茶。那个年代,茶叶统购统销,王国兴的工作非常忙碌也非常充实,在工作中,增长了丰富的武夷岩茶的审评知识与审评经验。1996年-2002年,王国兴任武夷山市茶科所副所长、主持工作。
王国兴
陈孝文
出生于茶叶世家,是12位传承人中最年轻的一位。现与父陈墩水共同经营“慧苑茶叶科学研究所”。是武夷茶人年轻一代(80后)中极为突出的人物之一。他还是慧苑岩茶科学技术研究所的接班人。
交流|微信号:13067351231
茶叶点评网官方微信号:zgcyd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