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风起降温,抄写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一百八十余字。这些诗我都收入了《始翠山,诗词发现陕茶之美》一书,发现领会的还不够深入,所以抄抄再玩味一下。刘禹锡这首诗在茶届绝对是热搜,意境美,格调高,知识面广,经常被引录。茶和禅历来是传统文化中的热搜关键词。不信你搜一下,绝对是这样。
刘禹锡这首诗表达的场景,不是卢仝式的自悟,也不是普通的僧俗对饮坐而论道,而是随手拈来的茶禅一味,满屏自带,形式上高级了很多。兰若寺的大师见刘禹锡来寺,迫不及待地亲手采制新茶,品饮,交流,这种茶禅不是求来的,而是自带的,或者说这件事本身就是茶禅一味。这个荣耀大了去了,独领历代茶诗风骚。
此外在茶史上,这首诗包含了植茶采茶制茶运茶饮茶全过程,在制茶学上有重要意义。这首诗之所以横空出世,还有另外两点,一是在这首诗中“炒茶”二字首次见诸于文字。虽然学术上对“炒”这个字尚有争论,但其后的“香”给了人很大想象空间。唐代到底有没有炒制的茶,尚无法下定论。二是在众多唐朝茶诗拘囿于满碗松花白乳的时候,刘禹锡这首诗却在禅味中呈现了丰满的道骨,其追求独树一帜。同时,这首诗当中名句颇多,表现了作者的茶道水平,值得细细揣摩玩味,见黑体标识。
西山兰若试茶歌
[ 唐 ] 刘禹锡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馀。
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奚斌锋学书)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