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国内首本将茶文化与茶家具设计进行结合的专业著作。讲历史、讲美学、讲文化、讲设计,集专业性与趣味性于一体,适合专业人士和大众爱好者阅读。本书系统梳理了茶家具在历史文化中的形成演变和发展历程,深入探索茶家具的文化内涵、审美特征、思想理念以及设计创新内容,为相关研究机构、高校师生、市场设计师提供知识性输入;调研和梳理了市面上的茶家具,详细讲解设计操作流程,为设计师实际操作提供了方法指南。本书可供喜欢茶文化和家具设计的爱好者、设计师、研发机构和企业人士学习阅读,也可供高等院校设计及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点击上面小程序购书及查阅详情
书名:《茶文化与茶家具设计》
作者:高婷 著
目录
第一章 中国茶文化概述 001
第一节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002
一、茶从食用、药用到饮用的演变 002
二、茶文化在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的萌芽 002
三、茶文化在唐代的确立 003
四、茶文化在五代的继承 005
五、茶文化在宋辽金时期的兴盛 005
六、茶文化在元代的返璞 008
七、茶文化在明清时期的转折 008
八、茶文化在明清之后的曲折 010
第二节 茶文化随朝代发展的演变特征 010
第三节 儒家思想与茶道精神 013
第四节 美学与中国茶文化 013
一、“天人合一,物我玄会” 013
二、“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014
三、“涤除玄鉴,澄怀味象” 014
四、“道法自然,保合太和” 015
第二章 中国茶家具的形成与发展 016
第一节 “茶家具”概念的界定 017
第二节 中国茶家具的渊源与演变 017
一、夏、商、周时期的茶家具 017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茶家具 021
三、秦、汉、三国时期的茶家具 025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茶家具 029
五、隋唐时期的茶家具 033
六、五代时期的茶家具 037
七、宋辽金时期的茶家具 042
八、元代的茶家具 052
九、明代的茶家具 057
十、清代的茶家具 073
十一、近代以后的茶家具 078
第三章 中国茶文化与茶家具的关联性研究 080
第一节 茶叶品种与茶家具的关联性 081
第二节 饮茶方式与茶家具的关联性 081
第三节 饮茶阶层与茶家具的关联性 083
一、文人墨客 083
二、僧人道士 085
三、皇室贵族 085
四、寻常百姓 089
第四节 茶事礼仪与茶家具的关联性 089
第五节 饮茶场所与茶家具的关联性 090
一、室外场所 090
二、半室外场所 091
三、室内场所 092
第六节 地域差异与茶家具的关联性 093
一、巴蜀茶文化与茶家具 094
二、吴越茶文化与茶家具 094
三、北京茶文化与茶家具 095
四、广东茶文化与茶家具 095
第七节 茶道内涵与茶家具的关联性 096
第四章 茶家具品牌、案例和特征 098
第一节 茶家具品牌 099
第二节 案例分析 099
一、古典中式风格 099
二、新中式风格 102
三、现代风格 158
四、其他风格 159
第三节 茶家具单体及其功能分析 160
一、茶家具种类 160
二、功能区域划分 161
第四节 茶家具设计的特征 163
一、功能特征 163
二、审美特征 163
三、环境特征 164
四、空间特征 164
第五节 创意原则 164
一、金木水火土 164
二、精神而非形式 165
三、诗意地栖居 165
第五章 茶家具设计的流程与方法 166
第一节 茶家具设计的概述 168
一、意境的营造 169
二、功能的确定 170
三、造型的搭建 174
第二节 项目背景 176
一、设计方背景 176
二、产品品牌策略 178
三、项目要求 179
四、设计方向 180
第三节 市场调研与灵感搜集 180
一、潮流采集 181
二、观察分析法 183
三、分类比较法 184
四、问卷法 185
第四节 设计定位 186
一、定位地图 186
二、头脑风暴 187
三、确定产品调性 189
第五节 系列化茶家具打造 189
一、设定场景和意境 189
二、确定关键词 191
三、确定风格 193
四、设定造型和要素 195
五、设置CMF 197
第六章 设计实践案例 201
第一节 基于蒙德里安艺术风格的茶家具系列化设计 202
一、红黄蓝格子画对家具设计的启发 202
二、蒙德里安设计理念对家具设计的启发 203
三、设计前期 203
四、设计中期 205
五、设计深化 206
六、设计可行性分析 207
七、效果图 209
第二节 基于宋代绘画美学的茶家具系列化设计 210
一、笔墨线条对家具设计的启发 210
二、计白当黑的理念对家具设计的启发 211
三、意境的营造方式对家具设计的启发 211
四、墨法的技巧对家具设计的启发 211
五、设计前期 212
第三节 基于枯山水的茶家具设计 219
一、文化与茶室家具的关联性研究 219
二、枯山水文化与茶室家具融合的原则与方法 220
三、设计准备 221
四、设计深化 224
五、设计后期 226
参考文献 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