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中的喝茶名场面,带着中国独有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对文人墨客而言,茶画也是他们明志,参禅悟道的载体。而我国的茶画中,不乏品茗、斗茶的场景,无一不体现了我国爱茶者乐观、谦让的精神,即“和”。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据传是“情报图”,但无法掩盖图中篇琵琶声声,很是热闹的夜宴场景。既是夜宴,当然少不了喝茶。
夜宴图中的一角,几条长茶几,上面是茶壶、茶碗和各种茶点,主人惬意地斜卧在坐榻上,宾客或站或坐,一边听曲儿,一边惬意聊天,配上茶水。这一幕,仿佛阐释了“此曲只有天上有,此茶难得配此曲”。
《调琴啜茗图卷》
《调琴啜茗图卷》,看画面便知是大唐景色,主要描绘了唐代侍女抚琴品茶的场景。
该图是《调琴啜茗图卷》局部图,完整的绘画中有5人,3个贵族妇人,一人坐在石凳上弹琴,另外两个妇人一边喝茶,一边欣赏琴声。两个侍女,一个端着茶托,一个负责斟茶。画中场面,真可谓祥和,令人陶醉。
这些人有站有坐,姿态各异,将整个大唐贵族妇人的悠闲姿态展露无遗。
《宫乐图》
《宫乐图》,一看图中装扮便知是唐朝景象。
唐朝时期,人们有独特的烹茶程序,先把茶饼捣碎,然后进行煎煮,加入相关“调料”。这个“调料”相当丰盛,有胡椒粉、葱姜末、盐巴,有时人们还会放一些橘子皮之类的。这也就很好理解,唐人喝茶为何爱用茶碗,毕竟“茶料”之多,一杯装不下。
这幅画中,宫廷侍女围坐一起,听着音乐,闻着茶香,一人一个茶碗,可见当时喝茶风气正旺,连桌下的宠物都不自主想要嗅一下茶水的醇香。
《斗茶图卷》
据说斗茶最早便出现在唐朝中期,不过历史上最热衷斗茶的朝代,要从宋算起。宋代《斗茶记》中还有详细描述:三两人聚在一起,拿出各自珍藏的名茶,煮水沏茶,互斗名次。
这幅《斗茶图卷》,便是对集市上做茶叶买卖的民间茶人聚集斗茶的场景。这几个卖茶人在买卖之余,聚在树荫下施展绝招,相互较量。看他们神态专注,烹茶娴熟的姿态,就知道当时斗茶的场景有多热闹。
《陆羽烹茶图》
《陆羽烹茶图》,一听名字,就知道描述的是茶圣陆羽烹茶的故事。这幅水墨画,重山水,营造幽静淡雅的环境,远山与近水相得益彰,远山起伏连绵,近水静默如画,一轩被丛林围绕,屋内陆羽倚坐在榻上,旁边一个童子在认真烹茶。
陆羽是古今茶人崇拜的偶像,这幅画中还有作者的亲笔题诗:“山中茅屋是谁家?兀坐闲吟到日斜。俗客不来山鸟散,呼童汲水煮新茶。”不仅画美,也体现当时社会的一股思潮。
《惠山茶会图》
《惠山茶会图》,画的是1518年的清明时节,春意初现,文征明和一众好友去无锡惠山玩耍。他们在“天下第二泉”的二泉亭下面,烹茶、品茶、论诗。事后,文征明根据此情此景画出了《惠山会茶图》,今人才有幸看到那个年代“神仙打架”的盛大局面。
其实,明朝以前的绘画中也涉及很多茶元素,但以茶事或者茶会为主题的绘画作品还真没有。明朝之后,文人雅集活动才开始“崭露头角”,类似的绘画作品也不断出现。
《烹茶洗砚图》
《烹茶洗砚图》,整个框架都显得清净、淡雅。主人公在水榭当中,旁边一棵松树显得苍劲有力,他倚栏望向远方,淡雅脱俗。水榭中的案几上,有古琴、古书、茶具等,散发着厚重的文艺气息。院中,一个童子在洗刷石砚,游鱼自在;另一个童子在煮茶,提梁壶搭配颜色古典的茶叶罐,这时,小童突然被天上飞来的仙鹤吸引。
此情此景,汇成的一幅画,需要名联相辉映:“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