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茶友在买茶的时候,会听过茶老板介绍他家茶贵的理由:“我这是手工制作的,是难得的好茶”,真的是这样吗?
之所以很多人会觉得手工的茶是好茶,听茶君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现在人工贵,认为只有好的原料才会去用全手工来做。二是大多数人从没见过手工制茶,默认把手工做茶等同于大师做茶,因此觉得珍稀。
茶叶生产的方式分为纯手工、半手工半机械和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严格意义上讲,真正的纯手工茶很少,如果在整个制茶流程中,只借助了人力驱动的工具(簸箕、铲子等),比如手工锅炒杀青、手工揉捻则可算手工茶,但只要介入了非人力驱动的机械(比如电力杀青机、揉捻机),则为机制茶。
归根结底,茶企采用何种生产方式取决于其自身的产量及要求。规模非常小的作坊靠制茶师手工制作就能满足生产,中小型的茶企配备几台摇青机、揉捻机等,再加上一些环节手工完成,也无须斥巨资引入全自动化的生产线。
一、带有情怀色彩的手工茶
所谓手工茶,就是由制茶师手工炒制的茶。不少人对手工茶情有独钟,其实是一种对以往生活方式的怀念,觉得手工做的茶自带有一种情怀和温度。
、现在市面上标榜手工制茶的茶商很多,但是“真手工”还是“假套路”需擦亮双眼仔细辨别。有些手工茶来源于小规模的茶叶作坊,产量非常小,单靠手工就能完成制茶。
也有一些茶人会在自家房前屋后种几亩茶,相比卖茶,更多的是自炒自饮。另外,在茶区旅游也能看到一些手工做茶表演,特别是新茶上市时候,以此吸引一些外地游客购买。
二、传承手工的机械制茶
国内目前最普遍的生产方式其实是半手工半机械制茶。手工茶强调“看茶做茶”,机械茶则更注重“标准”与“效率”。
机械的发明和应用本身就是为了代替人工劳作,提高生产效率,很多中小型的茶企或手工茶作坊,都会根据茶叶产量来选择对应机械的数量,从而替代某些手工制程,减轻人工的耗时、耗力。
茶机的利用,能比较好地规避了“人”的限制因素,把加工进程量化为时间,可以很好地解决“均匀度”的问题,使茶叶某些单项品质很高,例如条索外形、汤色等。因此,机械茶往往品质更为稳定可靠,产量高,更利于拼配,也更适宜于行业的发展和推动。
三、全自动化,更现代的制茶方式
在茶行业领先的国家如日本,茶叶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应用广泛而成熟,日本农协的茶农将鲜叶交给工厂加工,从鲜叶进厂开始,整个加工过程全部连续化、自动化生产,达到2条生产线只需2名工人坐在计算机前监控的程度。
全自动化的茶叶生产方式,将传统技艺和现代机械完美结合,从鲜叶投进去到产品出来,实现茶叶全程不落地。
整套茶叶加工设备包括了茶叶的萎凋、杀青、揉捻、理条、分筛、烘焙、提香等茶叶加工单机,构成了自动化、清洁化生产线,可根据鲜叶情况,对各机工艺参数进行预先设定,生产线自动运行,无需人工干预,从而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确保了产品卫生洁净和品质稳定。
目前,我国也有一些大型茶企引用了全自动化生产线,但数量不多,这是因为全自动化生产对原料的数量及标准的要求比较高,生产线成本及上游茶园建设成本的门槛高。
借鉴日本茶产业机械化的经验,实力强、组织化程度强的龙头企业通过精细化生产为市场提供高端产品,并可以保留手工制作高端茶的传统。
有了科技的助力,好的口味更能得到稳固的传承。贵茶利用新兴的设备还原制茶大师对于茶叶的感知,以高精度传感器来还原大师手工做茶,既保证了茶叶机械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又保证了茶叶品质。
对于一个进步的社会、多元的时代,手工的传统工艺需要保护,也需要融合创新。茶叶作为大众饮品,走标准化、全自动化的路线是必然的选择。
既然有更好的工具、更新的技术可以在保持茶叶口味的同时不断提升茶叶品质、丰富茶叶产品类型,又何乐而不为呢?
注:本文不做手工茶、机制茶的优劣PK,仅做正向分析,权当抛砖引玉。如果您有其他见解,我们也欢迎专业人士参与讨论。
喝茶不是一种盲目的喜好,你懂茶,茶也会自然的懂你。知茶,懂生活。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此文章为御品茶庄「高级茶艺师-思佳」整理发布,转载请说明,特此声明!如果您有更多关于茶叶保存、冲泡、选购等需要咨询,欢迎私信交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