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茶,必定少不了景迈山,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座以茶为名申遗的秘境,六大茶山之一,一部鲜活的人类文明画卷,世界上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是世界茶文化的根和源,也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
景迈山遥遥坐落于云南省西南边陲普洱市澜沧拉枯自治县惠民镇,东邻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邻缅甸,是西双版纳、普洱与缅甸的交界处。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约1500米,年降水量18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优越的生态环境,造就每片茶叶中都蕴含着景迈山的自然精华。
辗转各大茶山之间,多是云雾缭绕,山路曲折,而前往景迈的路上,风雨停住,阳光美好,柏油披就的道路,让本开始习惯颠簸的我们,反而有些许恍惚,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涌上心头。
林木深深深几许,一条由苍翠树木掩映而成的绿色隧道,阳光透过林叶,打下斑驳光影,诗情画意总是春,停车驻足,留恋静好时光,道路两旁,台地茶正敞着怀抱,迎接久违暖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景迈用她独有的俊秀与盛大,迎接着途径此地的行者。
于此刻而言,东方印象寻茶小分队的快乐,便不仅仅只在于终点的一杯春鲜,在路上的美好片段,依然值得珍藏与分享。
心有所向,行则必至。
景迈第一站茶祖庙,景迈山各族人民,以茶为生,饮茶而兴,在百濮、百越及其后裔,一千多年的悉心呵护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景迈山古茶林如今依然枝繁叶茂,供养着衷爱她的民族。
景迈山各民族深爱着脚下的土地,每逢节庆便会自发聚集在茶祖庙前向茶祖、昆虫神、土神、水神、谷神、树神、风神“一祖六神”敬献祭物,心怀敬畏,拾阶而上,感受景迈秘境之魅力,正是由于景迈山各族人民怀揣这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才造就了如今“千年万亩古茶园”的盛况。
黄昏将至,倦鸟归林,闷热的气息消散不少,茶农踩着悠然步子朝家走去,远方群山横亘,托着落日,几点霞云也成暖黄颜色,白日俊秀的景迈,在此刻显得尤其温柔。
品一盏千年古树春茶,景迈特有的兰香,带着强烈的山野气韵撞向鼻尖,入口苦弱涩显,甜味明显而持久,贪饮几杯,人浸在微微的醉意中,结束一天的行程。
寻味溯源,在当地傣族小姐姐的带领下,前往茶山一探究竟,古树林茂,徒步而行,鸟啼虫鸣,落叶铺就的小路,踩得咔嚓作响,谱得一曲纯享版春日华尔兹。
景迈特有的兰香,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垂直相互作用的结果,茶树与兰花交错而生,久而久之,茶叶之中也染得几许兰香,在加之生态环境优渥,茶树没有经历过人为矮化,与原生古树混生,也是景迈茶香浓烈的源泉之一,各种寄居植物的自由生长,为景迈兰香的构成增加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景迈的古茶树上寄生的 “螃蟹脚”,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也可与茶叶同饮。
远观是森林,近观是茶林,“千年万亩古茶园”在茶界声名远播,景迈山古茶林,数十层楼高的千年古树矗立苍穹之下,苔藓、地衣、兰花为之披上一层盛装,空气中的负氧离子含量极高,人在其中,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如果真的有世外桃源,也不过如此
无数树种成为茶树的庇荫树,优渥的生态环境,敬畏自然的居民,谱写出一部恢弘的茶叶史书,透过苍劲的枝丫间,目光穿越岁月,依稀可见那年稚嫩茶苗扎根景迈,承载着山里人家的期盼,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典范,申遗正是对这种生态环境最好的保护和延续。
糯岗古寨是景迈山14个传统村落中以傣族为主的寨子,世居此地的居民,有着最原始的杆栏式建筑,藏在群山之间,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纷扰,在其中漫步得以宁静致远,是恰如其分的感觉。
游村过后,动身最后一站,电影《一点就到家》取景地,景迈山深处的千年大榕树,此地鲜被打扰,路况较差,又重新找回最初探寻茶山的感觉,一路颠簸而往,抵达目的地,天色将晚,再度欣赏边陲黄昏,又是别样滋味。
大榕树数人合抱,巍然而立,枝叶繁茂,彷如绿色巨人一般,树下暂且扎营,静等黑夜降临,一群人,一壶茶,夜风习习,荡起幽幽兰香,漫天星光作伴,竟有些醉人,不知是醉于茶,还是醉于景,亦或是醉于身边的人,只希望时光于此时凝刻。
以茶结缘,寻茶不辍,故事的开始是一片春天的鲜叶,故事的结尾是一群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