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海讲堂第一百零六期
对于冬日饮茶,最原始的记忆,是《红楼梦》中,妙玉取梅花落雪,煮雪烹茶,别有一番风雅趣味。
今天的福海讲堂,我们以煮雪烹茶为引,聊一聊冬日喝茶的正确打开方式。
“煮雪问茶味,当风看雁行。”
其实,古代文人雅士喜爱煮雪烹茶,不单纯是附庸风雅,而是源自对雪水的认知。
所谓:水为茶之母。茶性借水而发,水质对茶汤的色、香、味、韵都有很大的影响,好水更能体现好茶的品质特征。在茶圣陆羽的《水品》二十单中,雪水亦位列其中。
古人认为,雪从天而降,凝天地之灵气,通体透白,无瑕至纯,是上天的恩惠,故而将雪水称之为“天泉”,是为煮茶的上品之水,以柴薪烧化雪水烹茶,其味更清冽。
《本草纲目》中有记载:“腊雪甘冷无毒,解一切毒,治天行时气瘟疫。”民间有用雪水治疗火烫伤、冻伤的单方,凡因上火而致的双眼红肿,雪水洗浸双眼,可可消热散肿,雪水煮沸缓缓饮下,还可使醉酒者清醒神志。
随着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雪水已经不宜直接作为泡茶用水使用了,但我们仍可以通过那些流传下来的诗词、文章,感受其中的意趣。
冬日来临,随着“围炉煮茶”的再次风靡,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饮茶方式——火塘烤茶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在云南这样地形风貌复杂、交通不便的地方,不同民族的茶文化形式表现都有所不同。唯一相同的部分,就是人们喝茶都与火塘有关。对于这些少数民族而言,火塘是他们不可或缺的活动场所,人们一切活动,做饭烧水、神灵崇拜、婚丧嫁娶和饮食文化等均与火塘有直接关系,在历史的洪流中,逐渐演变为火塘文化,烤茶也随之发展,成为云南少数民族的一种特殊民俗。
火塘烤茶给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增添了一抹茶味十足的香气,火塘烤茶所用的各种土陶罐子也成为了一道简朴古拙的风景。
烤茶使得茶叶色泽加深、叶底变黄,滋味比起未经烤过的茶叶更加醇和,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等成分会随着烘烤时间的增加和温度的上升而增加。烤茶具有清心、明目、利尿的作用,还可消除生茶的寒性。冬日围坐火塘,喝一杯烤茶,暖身暖心。
从古至今,竹子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极其的重要作用。竹筒具有防潮、紧压的优点,云南的少数民族最早就是使用竹筒作为装茶工具的。
竹,坚韧挺拔,气节彰显,万古长青。
茶,温雅灵性,甘醇鲜活,天之珍品。
对于竹筒茶,不同少数民族有着看似相同却各自相异的制作方式。青竹茶、竹筒茶、糯米竹筒茶、酸茶、腌茶……在悠长的历史中,一棵竹子、一片茶叶,衍生出了丰富多彩的竹筒茶文化。
擎天·那卡竹筒茶,历经六道成品工艺,火烤手舂,茶叶的甜润香、竹液的悠长香、柴火的火烤香,相伴协调纯正。冬日饮一杯竹筒茶,再合适不过。
当用火烤制竹筒时,竹子的香气和鲜竹沥都进入到茶叶之中。与此同时,随着筒芯温度不断升高,具有苦涩味的多酚类物质不断转化,从而增加茶汤的浓醇味。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到:“冬季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也。” 竹筒茶在烤制过程中,鲜竹沥渗入茶叶之中,祛除燥邪、滋阴润肺都是它自带的能量。
这个冬天,用一杯暖暖的竹筒茶,温暖身心,缓解冬燥。
(文章部分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