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与其他茶类最大的不同,就是一般茶类如绿茶、乌龙茶等多「以鲜为贵」,最佳赏味期限通常在三至十二个月之间;普洱茶却是「以陈为贵」,强调越陈越香、越老越具风韵。普洱老茶迷人之处,就在于生普经长时间陈放后,茶质由苦涩转为甘甜、由青涩转为浑厚,由粗糙转为圆润的成熟茶品。
不过,今天甘醇味浓且韵味厚实的陈年老茶,在陈韵、茶性、茶气等的完美表现,其实都应归功于正确的储藏方式。而陈化过程则受到时间、光线、温度、空气、湿度与环境等因素影响,任何一个环节不对,就会让陈茶的品质大打折扣。甚至可以合理怀疑,民众在饭店所喝到霉味甚重的普洱茶,就是早期毫无章法的不当储藏所造成。
干仓和湿仓
长久以来,茶厂或茶商的储藏方式分别为干仓与湿仓两种。所谓干仓,就是将普洱茶陈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使其自然产生后发酵,如此陈化而来的茶品才不致产生太多的霉菌,口味也较为温和柔顺。
湿仓则正好相反,为了节省陈化的时间,而陈放在潮湿、密闭的环境中,尽管缩短了应有的发酵时间,但往往会产生「霉变」,不仅卫生堪虑;造成人人喊打的「霉味」更伤害了普洱茶的正常发展。
此外,坊间还有所谓「不入仓」一词,指的其实就是干仓,而将湿仓归类为「入仓」。
不过,所谓干仓并非绝对干燥,陈仓中也要有适当的温度与湿度,才能产生稳定的转化效果。专家认为应保持摄氏二十六至二十八度的恒温,也有茶人主张「存放青普温度不能超过三十度,而熟普则不能超过四十三度」,否则将因缺乏水分而影响茶品的后发酵效果。至于相对湿度,专家认为新茶维持在80%、中壮茶70至75%,入过仓茶则以60%最佳,过于潮湿易导致发霉,过于干燥则不易陈化。
通风比防潮重要白蚁也是天敌
普洱茶的储藏,通风尤比防潮来得更重要。因为在较为湿热的地区,尤其华南等地,湿度提高使得霉菌相对提高,固然是不争的事实,但也相对加速了普洱茶品的后发酵,因此陈化速度绝对比气候干燥的云贵地区来得快。但湿度若无良好的循环则更易产生霉菌,一般湿仓的霉味即来自于此。假若茶品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不仅可以让湿仓的霉味大幅降低,还能适度保持茶品的茶气,并使茶品叶面的变化呈现较优色泽,茶汤的表现也会逐渐偏向红浓明亮。
储藏普洱茶还有一项最为茶人所忽略,但也经常发生的「惨痛经验」,那就是白蚁肆虐。有人辛苦储藏多年的普洱茶,却往往在开仓时发现被白蚁啃蚀得体无完肤、损失惨重。尤其近年普洱茶品大量产制,无论外包茶票纸、原筒的竹笋叶壳、原件包装的竹篓等,在包装或运送过程均有可能夹带白蚁成虫或虫卵,稍有不慎就会蔓延成灾,且无法施以任何的杀虫剂或烟燻驱虫,只能以隔离或销毁的方式处置。
从了解茶性着手才能事半功倍
如何正确贮存普洱茶?首先要了解普洱茶的基本个性:茶叶畏光,因此不可直接受到日照,最好连灯光都尽量避免。另外由于茶叶叶面密布许多气孔,因此茶叶特别会吸收杂气异味,例如随便陈放在家中厨房、卧室或拥挤的客厅,一旦混放了化妆品、香皂、杀虫剂、蚊香等挥发性高的物品,辛苦购得收藏的普洱茶必变得五味杂陈、杂气充斥,而毫无收藏价值。尤其近年因普洱陈茶价格节节飙涨,有人不惜耗费巨资囤积大量生普新茶,如果不能腾出专用的空间,长年保持空气清新、干燥、无异味、不透光的环境,届时必将徒劳无功,如股票套牢般饮恨终身。
目前大型茶商所特别设置的专业茶仓,不仅要求居高临下的开扬环境,普洱茶均需以仓垫板垫高,不使直接接触地面;还严格要求选仓位置,例如背山、风弱且最好在民居附近等。茶仓尚须采「天桥」型式设计,将普洱茶一筒一筒放在接近天花板的最高位置,以便有效接受新鲜的对流空气。甚至还要装置鲜风循环系统、不透光硬木板或缓冲区等。而且最迟每六个月就要翻仓一次,将下层与上层、外层与内层茶品相互对调位置,让每一层的普洱茶都能均匀转化,因为堆叠在最外层与最底层的茶品湿度最高,翻仓能使整批口感维持一定的稳定性。
当然,一般人不太可能做到专业的储藏方式,只需以不上釉的陶瓮或陶制茶仓干燥储存即可,由于陶瓮具透气性,可以达到岁月陈化的效果;尤其普洱茶在陶瓮内可以变得更加柔和、圆润,且置放愈久效果愈佳。之后每隔一年半载再取出部分来冲泡品饮,才能在有生之年,同时享受藏茶与品茶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