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泥里有很多称谓,包括紫泥、老紫泥、红清水、底槽清等等,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要知道,紫泥矿是上下分层的,分为头槽、二槽和底槽。
其中,头槽清古代陶人最喜使用,距离地表最近,宜兴陶者呼之“普泥”,为最常见的紫砂泥料,也是流传较多传器的泥料。
清水泥则属于二槽,泥料中赤铁矿、云母多一些,紫砂壶烧出来颜色偏红,云母烧出来就是一点点的白色星片,和底槽清相比还是挺好分辨的。
而底槽青是最深层的紫泥,位于底槽。矿料未粉碎前,可见明显散步诸多绿色的“鸡眼”,这些“鸡眼”烧出来的是黄色,紫砂壶烧出来是紫红色,并伴有不均匀的细小金黄色砂粒,“紫玉金砂”般的感觉,泡养后呈猪肝色。
紫泥,老紫泥。为什么要加个“老”呢,一个是从时间的层面上讲的,陈腐的时间长,泥色成熟稳重,老泥,可塑性高,制作的时候好做一些,做出来水色也漂亮;
另一个是指砂性重的紫泥,泥料比较粗,质感强烈。老紫泥,烧出来没有固定的颜色,但泥料烧出来的壶,色泽沉稳,光是内敛的,手感也是很舒适。
同属于紫泥,为什么紫泥壶与底槽青壶会被壶友分开来说呢?这是因为底槽青有着与普通紫泥不同的独特之处。下面,普茶网就来聊一聊紫泥和底槽清的对照,底槽清和紫泥有什么区别。
紫泥壶基本呈紫色、紫棕色调,底槽青壶一般呈猪肝色,也叫猪肝红。当然,矿区的不同、矿层的深浅及烧制温度的差异,都会使紫砂壶成品的色泽有不一样的呈现。
细看之下,紫泥泥质细腻,底槽青颗粒感更明显些,有着隐约的梨皮效果。二者都有银白色云母片,底槽青壶则有隐隐约约的黄色小点存在,“金砂隐现”,这是鸡眼破碎后开成的黄色颗粒。
同一个窑烧制出来的紫泥壶与底槽青壶,在同等条件下泡养几天后,后者的油润感已经可以体现出来了。继续泡养一段时间,紫泥壶的色泽类似于红泥类壶,而底槽青壶会由紫红逐渐向棕红色、赭色、紫黑色变化,变得更加沉稳大方,古朴素雅,尽显紫砂的古朴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