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有和很能干,也很有趣,闲不住,也很喜欢喝酒,平常就是种茶、放牛,在弥补、麻栗树一带口碑很好。郭龙成说:“附近如果有他熟悉的老人去世了,他还会主动去帮忙抬棺,主人知道他的年龄,都不敢让他参加,怕有个闪失,但最后他还是坚持,且比青壮小伙还卖力。”
吃饭的时候,曹有和非常客气,话语平实,透着热情、真诚,好几大杯白酒喝下去后,也依然如此。贪杯归贪杯,曹有和很能吃苦,当天我们去大黑山的路上还遇到他,骑着一辆摩托车从牛场返回来,那正是中午12点,烈日当头。
曹有和说自己的工作主要是种茶、放牛,养了40多头牛,牛场在大黑山更远处,牛场下去就是江边(小黑江)。我开始以为是一周去一次牛场,他说每天都要去一次,不然牛群会出来吃庄稼,牛场是固定的,不能让牛群出来,每天都去喂盐巴。但即使这样,还是有损失,牛会被野狗、豹子袭击,还有被人偷掉的——杀掉,制作成牛干巴带走,防不胜防。曹有和说:“那边放养的牛,牛肉好吃,吃也吃些,卖也卖些。成年的牛,一头七八千到一万多,看牛的长势,一年卖一两头。”
我问曹有和:“是种茶划算,还是养牛划算?”他说:“现在种茶也划算,养牛也划算。”李云心说:“快到牛场的地方,摩托车也上不去,需要走路四个小时,每天来回就是八个小时,很辛苦。如果不起早去,而是选择中午或者下午去,会更辛苦,因为天气更热。”这一点,我们在大黑山就体验过,站在树荫处,背上的汗水都会流出来,衬衫湿透。
我们坐在曹有和家门口的茶室喝茶,因为是下午,还是非常热,李云心给我们冲泡龙过河的茶叶,虽然是新茶,但口感不错,青味不浓,不会排斥。曹有和说:“村里出去外面打工的年轻人很少,一个村只有一两个,大家更愿意选择留在村里种茶。”有熟悉这一带农村发展的朋友私下对我说:“其实现在弥补村的日子很好过,因为‘退耕还林’,每家都能分到财政补贴。”再加上弥补茶价不低,生活确实比以前好多了。
曹有和有五个孩子,老大是女儿,即曹燕坤,结婚在倚邦老街,记得2019年冬天我们就去到了她的茶室,还喝到了猫耳朵。她说她父亲在大黑山有100多棵古茶树,但因干旱,发的不好,导致减产,她自己留了一公斤干毛茶,没有挑黄片,直接压饼茶——200克小饼,刚好5饼。那天晚饭就是在曹燕坤家吃的,很合口,这次在弥补,我还跟曹有和说曹燕坤做的菜不错,曹有和似乎有点不相信。
老二也是女儿,在勐腊种植橡胶。老三是儿子,已分家,就在曹有和房子的下方,几步路就到。老四是女儿,即曹丽红,嫁给了麻栗树村的李云心,在麻栗树村时就见过,很热情。老五是儿子,结婚在家。
虽然子女都已成家立业,但曹有和闲不住,在牛场与茶园之间忙碌,唯一的爱好就是喝酒了,当然,也喝茶。他说:“以前弥补这一带是用茶壶煮着喝,但选择的是黄片,水沸腾的时候抓一把进去,稍微煮一会就可以,煮的时间不能太长,不然不好喝。”
来源:茶叶之路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