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茶辨别(上):外形初判
我怎么知道一泡岩茶的好坏?别急,慢慢往下看。
干茶
武夷岩茶为乌龙茶之上品,外形条索紧结重实,稍扭曲,匀整、洁净,色泽绿褐油润或乌润。如若不然,则可能发生以下情况:
1.条索粗松轻飘
导致武夷岩茶条索粗松轻飘的主要原因为原料过于粗老,内含物质欠丰富,做青时不能做到看青做青,看天做青,做青过重造成鲜叶内含物质氧化过多,物质流失过多,尤其是鲜叶中起干茶成型作用的果胶等物质,以致鲜叶在杀青后揉捻不易成型,故成茶条索粗松轻飘,不紧结。茶汤滋味淡薄,不耐泡。
2.条索断碎
导致武夷岩茶条索断碎的主要原因是茶青过于稚嫩。武夷岩茶青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叶,要求中开面采,采摘时茶青过于幼嫩、鲜叶在萎凋环节工艺不易把控,如摇青过重,造成鲜叶中芽尖断碎从而造成条索断碎,茶汤滋味苦涩。
3.干茶色泽炭黑,无光泽
干茶色泽炭黑,无光泽主要是由于焙火温度太高、太急(俗称病火、老火茶)造成的,导致干茶炭化,手握干茶易断碎。一般这种岩茶是由于前期加工工艺出现了不可挽救的缺陷,试图用高火掩盖问题所在。
4.干茶褐色,无光泽
干茶褐色,无光泽的产生原因是鲜叶不新鲜或鲜叶长时间堆放,茶叶水分流失过多,导致鲜叶发红,做青水分不足,走水不畅,造成鲜叶内含物质理化转变不足,出现积水状态,成品茶色泽枯褐。一般此茶口感酵味很重,有红茶味,内含物不足,滋味淡薄。
5.干茶色泽花杂
由品种不同的茶青混制而成或由不同年份的成品茶拼配而成,由于拼配后并未打堆混匀,加上未再次焙火让其转为统一色泽而造成干茶色泽花杂。
匀整度
匀整度的常见缺点体现为干茶条索大小不一,其是由于不同品种的干茶混拼而造成,使得干茶条索粗细大小各异,匀整度差
净度的常见缺点表现为梗、片、黄条及非茶物质较多。主要原因是在茶叶精制加工过程中,未按要求将茶梗、三角片、黄条(黄片)及非茶物质捡剔去除,以致造成干茶净度缺陷。
岩茶辨别(下):内质反推工艺
“我怎么从我口中的一杯茶知道我的茶好不好呢?可以根据口感,香气和叶底判断哦?说得这么玄乎。”不急,慢慢往下看。
香气
武夷岩茶香气锐则浓长、清则幽远,有似天然的花果香、兰花香、水蜜桃香、桂花香、栀子花香、乳香、蜜香等,香型丰富高雅,会呈现多元的花果香味。
青气
产生青气的主要原因是鲜叶在做青过程中,萎凋和做青程度不足,鲜叶中带有青臭气的青叶醇等物质转化不足,在审评过程中会感到有青臭味。而这样的岩茶,在口感上也会显得青涩青麻。
酵味
香气中带有明显红茶的发酵味,品种特征不明显,汤色偏红,鲜爽度缺失。其主要原因是在鲜叶初制过程中,做青时摇青用力过猛、次数过多,导致青叶损伤过重,叶片走水不畅,或是来不及做青,鲜叶堆积,造成青叶发酵过度,形成“闷馊味”。
汤色
武夷岩茶的汤色一般呈金黄或橙黄,略带微红,清澈亮丽,其中低火功的乌龙茶汤色较浅、较黄,高火功重发酵的乌龙茶茶汤颜色较深、较红
汤色浑浊
武夷岩茶的正常汤色为橙黄色、橙红色等,明亮、通透、艳丽。若茶汤混浊,则存在3方面原因。茶叶在储存过程中受潮,发生质变,产生其他物质;鲜叶采摘过于粗老、杀青温度过高、揉捻过度造成梗叶破损从而使得后期茶汤混浊;鲜叶在做青过程中发酵过重,走水不够均匀,后期精制时焙火火功不足而引起汤色混浊。
汤色红褐
武夷岩茶汤色褐红,不透亮,原因是杀青时温度过低,茶叶中内含生化物质中的酶活性未能全部丧失而造成后发酵,加上该茶在后期精制过程中烘焙温度不足以消除酶的活性,从而造成汤色褐红,不透亮。
滋味
滋味粗淡
滋味粗淡的原因是鲜叶原料采摘过于粗老,内含物质欠丰富。做青不足或做青过度,不能适时杀青,使得茶叶内所含物质过分流失以及后期焙火次数过多,焙火时间过长,火功过高等一系列不当造成茶叶滋味粗淡,不耐泡。
滋味苦涩
茶汤滋味苦涩是由于鲜叶采摘过于幼嫩,萎凋不匀而造成做青不当,使得鲜叶中内含物质转化不足,茶多酚与咖啡碱等苦涩物质过度存留于干茶中造成。
叶底
叶底青绿
做青前期不足,多酚类物质氧化不足及鲜叶中叶绿素降解不够,使叶片中带有较多叶绿素。叶底青绿的岩茶滋味多带生青味,滋味青涩青麻且香气轻飘。
叶底枯褐泛红萎缩
鲜叶采摘偏粗老,晒青过重,翻拌不及时,造成叶面灼伤,以致走水不足,发酵过度,造成叶底红遍似红茶。这种茶的茶汤色泽泛红、混浊,香气有较重酵味,滋味粗淡、有老水味,不耐泡,不易储存。
叶底花杂
不同品种、不同年份、不同火工的茶拼混在一起,造成茶叶叶底大小各一,色泽花杂,属低端茶。
叶底炭化、不舒展
茶叶叶底炭化是由于焙火温度过高造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病火茶。这类茶滋味淡寡,不耐泡,有焦糊味。
来源于:茶叶点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