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此生注定将会遇到一些重要的人,遇到一些重要的事。于我来说,这本书的作者就是我遇到的重要人物之一,而他为社会提供的东裕茗茶汉中仙毫,就是我遇到的重要事情之一。与人相遇,与茶相遇,既是缘分,亦是福分呀。
我无法想象,假如没有这一杯茶,我的后半生将会多么的寂寞清苦,百无聊赖,无所依傍。每天早晨,从睁开眼睛那一刻起,到晚上睡觉合上眼睛那一刻止,我的手上大部分时间都会捧着一个茶杯。茶之与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生理需要了。
我年轻的时候,在一家地方报纸做副刊编辑。我的前面坐着一个陕南人,他教会了我喝茶,我后面坐着一个陕北人,他教会了我抽烟。从此以后,大半辈子了,烟不离手,茶不离口。我一天得三包烟,有朋友说了,幸亏有茶来化解,你才没有被这烟给呛死。
这本书的作者名叫张为国,汉中人,他当是眼下陕西最大的茶老板之一吧,民营企业家一个。他在汉中地面有三处大的茶园,两块在西乡,一块在南郑。我曾经到他西乡境内午子山下的那个茶园去过。茶园近傍有个山头,山的轮廓很美。我对为国说,在那山头立一块石头吧,我给写上几个字,叫“倦鸟归巢”——鸟儿在空中飞累了,在这茶园里歇息一下翅膀。
在东裕茗茶汉中仙毫新三板上市启动仪式上,我说,茶从栽培,到采摘,到制作销售,有个周期性,过去的那种一边滚动一边发展的传统小农业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应时代了,得有大投入才行。在西乡茶园,我说,什么时候,你们公司能够带动西乡的老百姓,汉中的老百姓因为种茶而富裕起来,那才是大成功。我还建议说,有一句有名的古话,叫“临洮易马,汉中换茶”,如果你们能将汉中的茶,安康的茶,取一个总名称,叫“易马茶”,那说不定会做成一个类似普洱茶那样的大品牌的。
为国好像是专门为茶而生的。他来到我的工作室,站在那里,静如处子,叫我想起静静的茶树,而一旦他张口说话,顿时是满屋茶香。他是如此儒雅,安静,颇有古君子之风,我说,这都是茶带给他的呀!他的肚子里茶的知识,茶的典故,茶的渊源及流变,装满了一肚子。而这本书,仅是他泄露给世界,报告给社会,奉献给读者的一部分茶文化的余唾而已。
茶的起源大约和我们这个民族一样古老。神农氏尝百草,日中七十二毒,药不能医,得茶而解之。神农氏采茶的地方在哪里呢?史籍上说是在首阳山,而炎帝故里,宝鸡那个地方的人说,终南山第一高峰太白山,它的左边,就叫首阳山呀!
张为国先生说,三个陕西人,对中国的茶文化的起源,发展,推而广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第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神农氏,第二个呢,则是居住在汉中盆地的巴人,是巴人部落首先开始了茶树的栽培,而第三个呢,则是鼎鼎大名的他们汉中老张家的那个张骞。朝廷命官张骞西行时,拜过祖祠,尔后从家门口的茶树上采些叶子,打进行囊,从而踏上漫漫征途。他踩出的这条路,后世叫它丝绸之路,亦叫陶瓷之路,亦叫茶叶之路(或叫茶马古道)。
如是说来,茶叶这个神奇的东方树叶,伴随中国人的行程,已经有迢迢五千年岁月之久吧!在历史上,一定有许多张为国这样的茶人,亦也有我这样的贪饮者,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将心比心,是这样吧!那真是一个长长的茶文化构成的洪流呀!我们都是受茶恩泽的人,或者换言之说,是被茶诱惑和俘获的人。
上一杯茶,咱们悟道。原来呀,道文化就在茶中。上一杯茶,咱们参禅。原来呀,禅文化亦在茶中。上一杯茶,咱们通儒。原来呀,儒文化也在茶中。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世间有茗茶我先尝。不好意思,文章写到这里,我得搁笔,我要去饮茶了。
高建群
2017年5月8日于西安 (文字来源:草屋间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