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出版了一本书《菊与刀》,用“菊”(爱美、尚礼)和“刀”(好斗、尚武)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这本著作广受好评,连日本人自己都认为作者对日本民族的精神构造有入木三分的刻画和剖析。
对于日本这个矛盾的民族,我们一方面肯定会记得历史上难以磨灭的罪恶,可是另一方面,却也得承认他们的学习能力,以及专注做事的匠人精神。
01
茶道的传入
就比如说茶道,起源于中国,甚至我国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喝茶,都已经不可考了,可见中国茶道文化历史之悠久。
在唐朝的时候,日本派遣了很多的遣唐使来大唐学习,其中就包括了茶道知识。但由于晚唐战乱,学习暂时终止。现代在日本流传的茶道,追其祖源,其实来自于宋代。
宋人喝茶极为讲究,对喝茶的环境、礼仪、操作方式等,都有详细的规范,而且分门别类,有宫廷茶宴、寺庙茶宴、文人茶宴等种种风雅集会,是全国上流知识分子共同的爱好。
日本人将宋人喝茶的这一份讲究继承了过去,并且一并学习了当时宋朝的禅宗文化,将宋人茶道、禅宗和本土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茶道。
时至今天,日本的茶道依然显示了强盛的生命力,相比之下,我们中国的茶道却有点落寞了。现在流行的抹茶味蛋糕冰激凌之类的,很多年轻人都以为是从日本传来,但其实是宋代文明向中国的回流。
所谓抹茶,有点类似于咖啡,是冲着喝的,就是把茶饼磨成粉末后,用开水冲服,其实就是宋朝的点茶法。只不过明朝以来,中国开始流行用茶叶泡汤弃渣的喝法,点茶法就渐渐绝迹。
如今,日本茶道规范越发严格,茶道甚至成为了日本礼仪的标志之一,比如只有穿上和服,平心静气,洗手,带一块干净的手帕,才被允许进入茶室,动作还一定要慢。
进入茶室之后,规矩就更多了,茶具的准备,饮茶的先后顺序,都有规定。
日本人的茶道,对于茶具非常讲究,所以中国有一款紫砂壶,流入日本之后迅速风靡全国,人人争抢,那就是巨轮珠壶。
02
巨轮珠的传入
“非获巨轮珠,难与言茗事。”
说起壶中珍品巨轮珠,身世颇为传奇。
巨轮珠是紫砂发展史上的另类,它本源于中国,但在它诞生之时的中国茶席上,却很少见到它的身影。
而在同样喜欢茶与紫砂的日本,巨轮珠却大放异彩,风靡了一百多年。
1874年,日本茶人奥玄宝曾在《茗壶图录》中,谈到巨轮珠风靡一时的盛况及原因:
“近时有一种奇品,邦俗呼曰巨轮珠。所谓小圆式、鹅蛋式之类也。形有大小、制有精粗。泥色有朱、有紫、有梨皮。……”
“而其为器拙而密、朴而雅、流直而快于注汤、大小适宜而有韵致,是所以盛行于世也。顷者京阪好事家渴望心醉,一睹兹壶,津津流涎,争购竞求,必获而后已。至曰非获巨轮珠者,难与言茗事。……”
奥玄宝 茗壶图录
巨轮珠的名称,据说来源于日本庭院中的空轮塔。空轮塔又叫五轮塔,和巨轮珠的造型非常相似。所以最早巨轮珠叫空轮珠。因为“空”和“巨”在日语里的发音是一样的,后来就被写成了巨轮珠。
巨轮珠原身为明式小品壶,日本以煎茶形式结合中国潮汕功夫茶俗,因而亦多喜小品器,巨轮珠多为一手可握,自然广受追捧。
金士恒 嵌盖柱钮折肩巨轮
此为清代金士恒所制巨轮珠,嵌大口盖便于倾倒茶渣,直流炮口出水爽利,砂质细腻,壶流、把处刻意留存了衔接痕迹,小器大样,韵味古朴。
笠帽巨轮壶
其身多圆式,把握舒适,而盖则多形制,有圆盖,笠帽盖,平盖等多样,极富韵味,去工存朴,去巧求拙,追求拙趣与朴雅。
平盖巨轮珠
此为平盖压盖式,其高圆饱满身筒,造型端庄,不变的为其炮管直流,民国时期铁画轩也曾有出口。
巨轮珠套组
在晚清至民国时,巨轮珠作为专为外销日本设计的茶器,一经推出,便风靡整个日本。
然而与其他外销的紫砂器不同,巨轮珠的输出是中华文脉和茶道思维,是其在异邦相互撞击、融合的一次再延伸。
甚至可以说巨轮珠在日本的风靡,是一种民族自尊的体现,只要日本的茶室中还摆着中国的巨轮珠,他们就会意识到,中国的茶道传统是不容小觑的。
(注:巨轮珠原名实为 具轮珠,而今多称为巨轮珠,具体演变已不可考,暂以巨轮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