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茶具、文房雅玩历来深得文人喜爱,盖因紫砂器色泽含蓄内敛,质感古朴润泽,气韵雅逸敦厚。以紫砂材质所制,既精巧实用,亦具赏玩雅趣,每每令人宝爱不已。也吸引许多明清文人定制茶壶并亲自挥毫镌刻,直接参与了紫砂陶艺的创作活动,逐渐形成一种风尚。文人笔墨所及,必然追求铭文内涵,亦兼及书法镌刻趣味,陶刻部位也由壶底移到肩腹及盖面等显现部位,内容除记事寄情外,更富哲思义理,使器物铭文提升到文学的高度,这股风气经久不衰,迄今犹然。
即将于近期举槌的西冷印社2016秋拍,亦收拍了一批精雅质朴的紫砂茶壶与文房雅玩,以下略作介绍。
1.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乳鼎壶
款识:阿曼陀室;彭年;曼生
镌刻:台鼎之光,寿如张苍,曼生铭
此为曼生壶式中著名的乳鼎壶,壶体纤巧可爱,其底部钤印之“阿曼陀室”章款,左边上部无缺口,与唐云所藏之石瓢提梁壶一致,俱为曼生壶体系中较早期作品。隶书壶铭镌刻苍劲有力,刀笔利落潇洒,显现篆刻功底。
“台鼎之光,寿如张苍”,乃切壶型“乳鼎”。张苍为西汉名臣,据《史记·张丞相列传》载,“苍之免相后,老,口中无齿,食乳,女子为乳母……苍百余岁而卒。”以张苍喻长寿,同时切茶之养生延年,足见曼生壶铭所含之人文情怀。
此壶乃山东省图书整理委员会主任委员、副馆长,山东省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路大荒(1895—1972)生前所见并集拓入册之曼生壶原件。路大荒是杰出的聊斋学研究先驱,是版本目录学专家,古籍、书画、古玩鉴定专家和书画家,是中国收藏有蒲松龄手稿最多的一个学者,在众多学术领域具有很高的造诣。
2.申锡制玉山刻茶熟香温款段泥汉瓦壶
款识:申锡;茶熟香温
镌刻:乙巳仲秋,录伯敦文,玉山。伯作宝既
汉瓦壶属于圆器当中的一种,以壶钮作汉瓦形而名。圆筒形壶身,上侈下教,短流势较直。盖平略见弧,桥式钮,钮面开孔呈海棠纹样,泥质坚结,砂色古穆。
壶身两侧镌书画,思致渊雅,古趣盎然。正面金文“伯作宝既”,并行书署款“乙巳仲秋,录伯敦文,玉山”。壶身背面又刻梅花一株,画意疏淡有味,文人气十足。
盖款楷书“申锡”,底钤阳文篆书“茶熟香温”方印。
申锡,清代道光宜兴制壶高手,字子贻,生卒年不详。笃志壶艺,精于雕刻,善用白泥。精者捏造,巧不可阶。寻常之器,每用模制。尝与杨彭年、朱石楳等合作制壶。《阳羡砂壶图考》赞申锡曰:“考清代阳羡壶艺,蔚为名家者,当推子贻为后劲。此后则有广陵绝响之叹矣”。
3.王东石制、艾农书月舟刻玉成窑帽筒款识:东石(筒身);苦窳生(底款)
镌刻:商父癸爵。丁亥暮春之吉,艾农摹东石作,月舟刻
在紫砂发展史上,玉成窑是一个别具丰彩的支系。据考,玉成窑窑址在今浙江宁波慈城林家院内,该窑始创时间大约为清同治年间,其创始人为宁波籍书法大家、诗人梅调鼎。玉成窑不仅仅是一个文人紫砂窑口,它更是一个有书画大家、文化名人领衔,制壶名手、陶刻高手共同参与的制陶工坊。
晚清时期宁波文风鼎盛,文人墨客云集,文人雅士为紫砂器题词作画,大家各尽其长,所刻词句切器、切题,隽永古雅,紫砂器造工精妙简巧,其浓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曼生后又一文人紫砂杰作代表。
王东石,号苦窳生,宜兴人,清同治光绪年间与陶友何心舟于浙江宁波建玉成窑,造紫砂器,且与海上书画家任伯年、胡公寿、梅调鼎唱和往来。制器得古法,陶刻用词隽永,书画秀逸,饶有意趣,为晚清文人紫砂器中的另一面旗帜。
4.陆章甫定制雪壶静斐款紫泥小石瓢壶
款识:陆章甫经眼记(壶内底款);雪壶、静斐(刻款)
镌刻: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清风傍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岭梅花初发,静斐。
盒上书:雪壶茶铫,戊寅,桂林。华云题。
宜兴泥小急须,雪壶印,此小壶甚珍品也,泥中藏六识。藏六。
石瓢壶式数百年来一直为人所喜。此石瓢小壶,选上佳紫泥为料,壶身呈“金字塔”式,重心下垂,骨格清奇,壶体虽小但不失气度。壶嘴为短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顺畅,壶流、壶口、壶把三点形成直线。
壶身有静斐刻梅花及诗文,用刀遒劲,章法自然,古朴含蓄,颇有以壶言志之意。此诗为南宋末年谢枋得所作《武夷山中》,原诗第二句为“独立青峰野水涯”,疑为刻者错记。
壶底落“陆章甫经眼记”六字方章,所谓“经眼”乃是“过目”之意,此壶应系陆章甫在见过同类茶壶之后,请人专门模仿定制的作品。
5、鸣谦款白泥玉兰杯
款识:鸣谦
此玉兰杯白泥砂胎,色泽嫩黄沉稳,成型后胎泥平整光滑,包浆充盈,温润如玉。杯身作玉兰花形,花瓣五片,因势象形,层迭而出,杯底及一侧有枝叶、花苞相连而出,亭亭玉立,令人爱不释手。杯侧钤印 “鸣谦”阳文印款。杯形大小适中,造型饱满柔和,拿捏盈手可握,在华美韵致中别有一番矜持、庄重之感。
6、陈鸣远制百果水洗
款识:鸣远;陈
镌刻:瑶池诸色果,累累四时同
此件百果水洗,巧用紫砂泥料颜色属性的差异,分别捏塑石榴、白桃、荸荠、花生、板栗、瓜子共计六件果物,石榴与白桃自然连合成形,石榴大小适中,盈手可握,果身红彩点染自然,为陈鸣远自创染彩之方式。白桃水盂线条起伏自然,造型圆润饱满,边缘修饰严谨,更妙之处是桃腹内侧壁上一朱色桃核跃然而出,巧夺天工。其它硬果如花生、瓜子、板栗散落而放,不拘一格,逸趣天成,自然清雅,足可以假乱真。桃腹底部刻“瑶池诸色果,累累四时同”诗句,钤“陈”、“鸣远”印。
主要参考书目
姚迁等,《宜兴紫砂陶艺》,南天书局,1992
徐湖平,《砂壶汇赏》,香港,王朝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黄健亮,《紫砂名品—黄正雄珍藏古今名壶特展》,台北,历史博物馆,2008
黄健亮,彭清福,《紫泥藏珍—明清宜兴窑器之美》,台北,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08
刘创新《文荟菁英-和正斋宜兴紫砂藏珍》,唐人工艺出版社,2012
潘敦,《闲砂辑略》,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2
李瑞隆《紫砂古调》,静观堂,2013
汪星燚《以适幽趣—明清茶具珍藏展》,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
林彦礼,《莲房汲砂》,台北,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