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春壶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间,江苏宜兴制砂壶名艺人供春所作的壶。传说他姓龚,名春。供春是一位官员的书童。供春陪同主人在宜兴金沙寺读书时,寺中的一位老和尚很会做紫砂壶,供春就偷偷地学。后来他用老和尚洗手沉淀在缸底的陶泥,仿照金沙寺旁大银杏树的树瘿,也就是树瘤的形状做了一把壶,并刻上树瘿上的花纹。烧成之后,这把壶非常古朴可爱,于是这种仿照自然形态的紫砂壶一下子出了名,人们都叫它供春壶。
供春壶造型古朴精工。温雅天然,质纯薄坚实。负有盛名。供春之壶,胜于金玉。周澍《台阳百咏》:"最重供春小壶,一具用数十年,则值金一笏。"传世的供春壶极少。1923年,储南强在苏州搜集到一把供春壶,壶把的款识"供春"二字,缺盖,后由裴石民配做。供春壶以银杏树瘿作壶身花纹,造型别致,紫砂色,现藏北京历史博物馆。
王健,生于1963年, 工艺美术师, 80年高中毕业后分配进厂,从事陶瓷产品开发设计,84年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作品入选中日韩交十周年纪念等多项大展,并多次获奖,1992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先生,专业从事紫砂雕塑创作,2002年在紫砂二厂研究所成立雕塑工作室至今。
王健老师作为徐秀堂的高徒,他全手工制作的「银杏供春,采用原矿段泥 ,容量为360CC,供春传统经典器型,为文人雅士所喜欢,此款供春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是银杏供春,帖叶鲜活细致,古朴自然,富有野趣。
它的最根底特性是壶身的纹理:供春壶的壶身一般是银杏树的树皮纹理,也有做成松树皮的纹理。供春壶的壶盖一般分为南瓜盖和灵芝盖两大类,壶身形体出现不规则性,比较随意,壶身上制壶教师用手指往里压的压痕。壶身用紫砂段泥,壶胎体比较薄,纯手工制造。供春壶因为泥料需求烧高温,加上壶身有刻纹和壶胎体较薄,所以存在必定的烧制危险。
壶体外表的风化,树纹开裂的精雕,树干的百年沧桑,枝节的老辣。仿佛天成,近于天然感,天然天成,不管从形体结构,壶嘴、壶把调配、都借助于天然形象触发的“彻悟”树形的迂腐、壶体的冰裂,外表“虫蚀木”的作用,宛曲悠长,到达“顺物天但是不容私”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