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老人,他没有做过一把壶,却赢得了整个紫砂行业的尊敬。
他半生辛劳无私奉献,见证并推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紫砂行业的快速发展,并推动其走向了国际舞台。
他不遗余力推动“宜兴紫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并成功为“宜兴紫砂”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他是,史俊棠。
时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名誉会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
时至今日,他与紫砂行业的情缘已42年。
当下,紫砂行业已然进入了行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无论是数量、从业人员,还是社会受欢迎程度,宜兴紫砂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紫砂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紫砂文化的繁荣,反过来文化也推动了紫砂经济的发展,两者相辅相成。他目睹着这些年,从业者的地位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地方经济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不可避免的,在发展中,紫砂行业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比如,信息混乱,真假难辨,让消费者对这个行业产生了疑虑;新兴的技术手段对传统手工艺造成了冲击;新的营销模式,比如直播中的不良行为绑架了良性的市场甚至从业者。
但在他看来,这么多问题都是发展中产生的,但不发展总比发展问题要多。“有问题不可怕,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就要在发展中解决”。
工业文明的进步和先进技术的应用是冲击,但也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传统手工艺产品。只是我们要警惕,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以手工艺为核心的制作技艺不能丢掉。要严格遵循宜兴紫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形成的一整套手工艺技艺,不能取捷径而违背这些程序。更不能“挂羊头卖狗肉”,是手工就是手工,不是就不能挂这个名头去卖。
新的营销方式、推广方式都可以,但是不能用低价倾销、真假混乱的方式绑架“非遗”文化品牌,甚至胁迫生产者的事情。
但总而言之,“历史不会开倒车,我们都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迎接时代的变革”。
对于从业者,史会长反复强调,“紫砂艺人首先要做好自己,坚持技艺传承,要不忘初心,要坚持“非遗”制作技艺,这是宜兴紫砂工艺的核心竞争能力,每一个从业者要鼎力捍卫”。
从根本上说,没有高质量的紫砂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宜兴紫砂。
从市场经营角度考虑,他认为,“紫砂壶要突出紫砂茶器具的使用功能,做到造型上雅俗共赏,扩大用户圈层和年龄段”。
随着当下紫砂产品消费者年轻化,他们对于宜兴紫砂壶的认识除了泡茶实用之外,更注重审美,所以艺人也要针对不同人群,设计制作不同的作品,以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
从长远着眼,随着国家的发展,宜兴紫砂也要赋予作品更多的文化要素,适应多元文化的要求,开发更多的品种,用以面向海外市场。
40年来,他伴随着紫砂行业的兴衰起落、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仿若伙伴也似知己。
对于整个紫砂行业的未来,他很动情地说,“只要生活在,紫砂永相伴”。
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时代如何变迁、技术如何进步,只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不变,那么紫砂茶具、花盆、花瓶、摆件等产品就永远有其固有的存在价值。
华夏五千年文明,传承下来的美好技艺不知凡几,消逝于历史的也不在少数,而宜兴紫砂传承至今实属难得。
因此,史会长呼吁所有从业者:“必须十分珍惜,一定要守护好这个家园,爱护好这个行业”。
面对市场的变局,要调整心态,热情拥抱,以我们的聪明才智去积极应战,让这门“非遗”技艺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成为:
既是文化紫砂又是实用紫砂;既是艺术紫砂又是大众紫砂;既是富民紫砂又是爱心紫砂,更重要的还要提倡诚信紫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