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的“紫砂茶器与文化知识”一键订阅关注
时大彬首创调砂法,使砂壶表面凸出的小颗粒若隐若现,产生“砂粗、质古、肌理匀”的奇妙效果,这种调砂工艺是时壶及其时代的一大特点,是自然天成的装饰技艺。
▲时大彬提梁 南京博物院
顾景舟大师的调砂茗壶主要是僧帽壶,在紫泥中掺入段砂颗粒,周身金砂闪点,犹如繁星闪烁,煞是壮观。
▲顾景舟 高墙矮僧帽
尤其是僧帽壶金砂闪烁的夺目效果,让人不禁想起《西游记》中,唐僧随身至宝——锦襕袈裟。锦襕袈裟,上嵌七宝,水火不侵,可以防身驱祟。
▲顾景舟 矮墙高僧帽
紫砂僧帽壶,是从瓷器僧帽壶中汲取造型的灵感与养分,由紫砂陶艺家创新改良而成。较早制作僧帽壶的典型代表是明代的时大彬。
紫砂调砂,是按一定比例,在泥料中加入或粗或细的生砂粒、半熟砂粒或熟砂粒,拌和均匀后,制成的熟泥。好的调砂作品砂粒密布均匀自然、感官饱满、质感强烈。
生砂颗粒收缩较大、半熟砂颗粒收缩较小、熟砂粒则不易收缩。生砂一般适用于同一种泥料,因为同一种泥料收缩率变化不大,较容易把握,直接表现的是一种砂的质感;
▲何道洪 玉扁
不同泥料的砂粒,一般以掺入半熟砂粒或熟砂粒为主,生砂粒部分会在拌和过程中,遇水溶化而影响色泽。掺入不同泥料的砂粒可以达到更自夺目的效果。
常见的是在紫泥中掺入段泥砂粒,段泥中掺入红色砂粒或白砂粒,其中以紫泥与段砂相拼的“紫玉金砂”效果最佳。
▲徐汉棠 大口扁腹
调砂的作用
一是提高紫砂壶的质感与美感,增强了透气性;
二是改良泥料的可塑性,提高紫砂的成型率。泥为紫砂肉,砂为紫砂骨,砂相当于人体的骨骼,起支撑作用;
三是提高烧成时的稳定性,降低收缩率,提高成品率。这主要体现在调入半熟或熟砂粒上。
▲汪寅仙 绿泥调砂东陵瓜壶
▲何道洪 六方圆口壶
调砂注意问题
一是把握泥料的性能,底料与掺入砂粒收缩性相近,壶面会平整光滑,差异过大会粗糙、凹凸不平;
二是泥色配比要得当,否则色泽对比不鲜明,缺乏应有的美感;
三是把握好泥料与砂的比例,拌和一定要均匀,否则会出现漏砂、缺砂、面砂分布不均匀、浆面覆盖等现象。
▲何道洪 金律壶
微信号:1377138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