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是汉族优秀传统艺术之一,是以植物和山石为基本材料在盆内表现自然景观的艺术品。盆景是由景、盆、几(架)三个要素组成的,所谓“一盆二景三几架”,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整体。人们把盆景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花盆是不可或缺的物件儿,可见盆在盆景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明 古渡朱泥外縁隅入額面雲足長方盆
紫砂花盆的生产,约为明代中叶,但尚未见有文献记载,只是从现在收藏的徐友泉制作的紫砂花盆可以佐证。明代中叶,紫砂盆开始出现在达官贵人之家,到了明末,开始销往欧洲。清代,一些文人雅士、巨商富贾更是玩盆的高手。当时,盆景制作以奇美取脱于众,并以觅德上品宜兴紫砂盆艺为快,因为紫砂盆保温、保湿、透气注好,是理想的盆栽佳器。
明清紫砂花盆完美地融合盆栽艺术的需要,从紫砂花盆的造型上可以看到,长方、正方、椭圆,圆形、花形及各种几何图形的运用,装饰上出现刻、塑、雕、绘、纹、釉等多种技法,使紫砂盆造型精美,用以植木置景,将自然界的景物移至室内,高洁而雅远,品读中诗意怡然,气息隽永。
清早期 花口花瓣式紫砂花盆
紫砂盆的颜色丰富多彩。其中以朱、紫、米黄三色为本色;烧制过程中,随着入窑后的温度不同,色泽的深浅、浓淡更是变化多端;加之艺人们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他们利用不同比例泥料的调制,烧成后的色彩达数十种之多。如辨色命名有铁青、天青、栗色、海棠红、朱砂紫、水碧、沉香、葵黄、冷金黄、梨皮、青灰、墨绿、铜绿、棕黑、榴皮------等色。如细细观察,各种泥里又有点点白砂,银光闪烁,还有的在泥中掺进粗泥砂或钢砂,则颗粒隐现,极为夺目。尽管紫砂里的色彩变化很多,但色调都很沉静,若栽种松柏类的古桩,则更见古雅朴拙。
爱闲老人款紫砂诗文长方花盆
紫砂盆的造型,从极深的千筒盆到很浅的水底盆,从直径一米左右的圆盆到手指大小的微型盆,规格应有尽有,各种形式的盆口、盆面、盆孔、盆脚的变化更是千姿百态,比紫砂壶的造形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谓集器皿造型之大成。
一件上好紫砂盆的鉴赏,除看盆色、盆形、盆工(制坯的水平、烧制的火候)外,还有铭文、书画、雕刻等,都能充分体现出典型的中国传统艺术,从中得以美的享受。
清早期 紫砂花盆
明清以来就有许多文人雅仕,参与了紫砂陶的设计和制作,他们当中更多的则以坯当纸,“或撰刻壶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或刻以印章,托物寓意,每见巧思”,(李景康《阳羡砂壶图考》序)使紫砂陶成为寄情之物。
清早期 陈鸣远款腰圆束口盆
紫砂盆的收藏,以明清时代的古盆最使收藏者心动,日本人将这一时期的紫砂盆称为“古渡盆”,是盆景及收藏界人士所梦寐以求之物。在九十年代初南通举办的盆景节上,一日本客户为得一只中等马槽形旧盆,不惜重金将栽有黄杨树桩的盆景买下,随后将黄杨树桩弃之,独携一空盆而去(至今黄杨树桩仍在博物苑内),“古渡盆”之珍贵,由此可见一斑。
清早期 陈鸣远制长方凹奎花盆
明代古盆多为铁砂和粗砂,造型简洁古朴;清代古盆质地细腻,样式繁多,盆面亦多装饰,这些古盆既有艺术价值,又具有历史价值,至今已十分珍贵。
清初 萧绍明制红泥长方花盆
器物鉴赏
清早期 紫砂乌泥菱花盆
清 朱泥海棠贴花盆
清中期 荊渓訪雪山人款紫泥八方盆
清中期 李鱓款诗文四方花盆
清 梅州鼎玉成窑花盆
清中期 白泥兰花盆
清中期 阿曼陀堂款曼生刻紫砂花盆
清 曼陀华馆古趣花盆
清雍正 紫砂花盆
清乾隆-嘉庆 白泥成亲王铭花盆
清乾隆 郑板桥刻诗紫砂盆
紫砂罗聘诗文花盆
清 边寿民诗文玉成窑花盆
徐友泉制紫泥袋式椭圆形花盆
清 葛明祥制朱泥诗文束腰花盆
清 东石刻玉成窑花盆
清·葛明祥自制紫砂大花盆
清 何心舟刻素影水仙盆
清 何心舟制东石刻玉成窑花盆及盆托
清 任伯年繪花盆
清同治 何心舟制段泥邢叔钟铭圆形花盆
邵景南紫砂倭角如意足剔花花盆
清晚期 陈文居款虚谷刻紫砂长方盆
清 紫砂小花盆
清 黑泥绘花盆
清 任伯年刻花盆
边寿民诗文玉成窑花盆
清晚期 山农刻字玉成窑撇口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