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纽约苏富比2016年秋季亚洲艺术周的出现一件明星拍品清乾隆〈粉彩描金松石绿地开光惠山煮泉观卷图御制诗茶壶〉,为著名的Murrell R. Werth (1923-2014)旧藏。
(相关图片来源: Sotheby’s官网、古玩元素网)
此壶以茶为题,妙工精作,绮丽致美,华彩明艳,壶身开光,正面以松庵为题,绘一清洒高士,案前赏卷,伴有童子二人,一人奉茶,一人烹茶。背面开光内题墨书《汲惠泉烹竹垆歌》御制诗一首,录于四库全书,见《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二十四。
诗文曰:
汲惠泉烹竹垆歌
惠山氿泉天下闻 陆羽品后伯仲分
中泠江眼固应让 其余有洌谁能羣
高僧竹垆增韵事 隐使裴公惭后尘
庄严金碧里月相 三间茗室清而文
梅花天竺间红白 蒙蒙沐雨含奇芬
平方木几一无有 但有竹垆妥帖陈
篾编密致拟周篚 体制古朴规虞敦(叶)
玉乳寒渫早汲绠 明松干烈旋传薪
武火已过文火继 蟹眼初泛鱼眼纷
卢仝七椀慢习习 赵州三瓯休云云
政和入贡劳致远 卫公置递嫌逞权(叶)
巡跸偶然作清供 听松庵图真迹存
名流传咏四百载 墨华朱彩犹鲜新
山僧藏弆奉世宝 视比衣钵犹堪珍
视比衣钵犹堪珍 后进君子先野人
此诗内容述及历史上对煮茶之良泉及轶闻逸事的乾隆御制诗〈汲惠泉烹竹垆歌〉,呼应此拍品的功能并印证乾隆皇帝对茶事的喜爱,工艺极精之外亦甚具文化内涵,果然以3,490,000 美元高价成交(约近人民币2400万)。
壶身诗中所云惠泉,出于惠山,地处江苏无锡境内。唐陆羽撰《茶经》,定天下泉水二十等,惠泉独其二,后渐名重天下,引文人茶客四方而至。唐卫公李德裕置递取水,宋徽宗不劳致远汲泉入贡,元大家赵孟俯更挥笔亲题「天下第二泉」五字,保存至今。
至明代,惠山寺有主持,名普真,字性海,于山中置一茅舍,取名「听松庵」,又请湖州竹匠编制竹垆一品,闲邀好友,取松木烹垆,煮惠泉饮茶,静修致雅。由此而创竹垆文会之先河,于后百余载,无数文人皆至此,松下品茗,花间听泉,醉清风而吟诗,感天地而作画,所留诗篇翰墨,经编撰归结,成《竹垆图咏》几卷,珍存惠山寺内。
据研究,已知的乾隆御制诗诗意图作品数量,共有106幅。乾隆11年和乾隆16年分别是创作的高峰期。在风格分期上可以概分为三个阶段:乾隆11年之前的发展期,乾隆11年到乾隆16年的高峰期,以及乾隆16年之后的转变期。
事实上,两岸故宫都藏有类似的御题诗茶壶,主要是瓷胎与紫砂胎。例如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描红荷露烹茶诗茶壶〉,器形与苏富比此壶相同。乾隆订造的紫砂胎茶壶悉数藏于北京故宫,〈御题诗烹茶图圆壶〉,〈御题诗松树山石图壶〉,〈御题诗烹茶图壶〉,〈御题诗山水人物纹阔底壶〉等。
乾隆,满文「abkai wehiyehe」的字义是「得到上天的扶佑」,他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卒于嘉庆四年(1799),几乎贯穿十八世纪。在位六十年间,文治武功俱臻高峰,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最有福、亲见七代、享有「五福五代堂」,自号「十全老人」,可谓洪福齐天的皇帝。
乾隆帝好茶事,得知惠山寺藏竹垆及图咏二珍,每次南巡必往,至听松庵处,竹垆煮泉,品茗观图,畅行诗事以抒幽情。据传曾御制颂茶诗二百逾首,从采茶、制茶以至煮茶无一不述。每年正月,并召内廷大学士、大臣、翰林等至紫禁城重华宫,御赐茶宴,品茗联句,君臣同乐。
史载乾隆六年(1741年),宫廷开始直接向宜兴定制带乾隆御题诗和烹茶图的茶壶、茶叶罐。这时期,造办处还生产了一批紫砂胎描金彩漆茗壶。这些成套成对烧制的御用紫砂茶具,深藏宫中,世间罕见。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描红荷露烹茶诗茶壶〉
乾隆皇帝一生嗜茶,对紫砂壶情有独钟。他订制的紫砂壶壶身一面常用描绘山水园林烹茶图案,另一面为御题诗句。使用的装饰技法多样,有泥绘、贴花、模印、堆雕等装饰手法形成繁复风貌的,显得富丽华贵、光彩夺目。
在乾隆朝档案中,亦有将紫砂壶作为贡品的记载:「乾隆二十三年十月五日,紫砂织造送到宜兴壶四件。」不难看出当时紫砂壶在宫中颇受青睐。
乾隆朝紫砂器物上官窑类型的款识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种:第一种,御题诗句尾钤方、圆二枚印章,分别为「乾」、「隆」二字篆书款;第二种,壶底中部单方框内有「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第三种,壶底中部单方框内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款识的布局和字体完全是当时官窑瓷器的篆书写法,显示出正统的宫廷紫砂的独特面貌。
参考书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廖宝秀,《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2
冯明珠,《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2007
王健华,《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7
黄健亮,《紫砂名品》,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2008
黄健亮,《明清紫砂艺术──宜兴紫砂壶及其装饰研究》,台北,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07
耿宝昌,《紫砂器—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