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的“紫砂茶器与茶文化知识”一键订阅关注
2017年12月23日,清早期杨季初制,彩泥堆绘紫砂花盆,以977.5万元成交,是紫砂泥绘技艺的超高代表。
此彩泥堆绘花盆是目前已知杨季初作品中最大的一件,花盆大面积开阔的空间,最大限度展现了彩泥堆绘的艺术魅力,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杨季初制 彩泥堆绘紫砂花盆
紫砂彩泥堆绘技艺,始于清雍正时期,以不同的色泥为墨,以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为基础,运用刀、笔在有一定湿度的坯体上堆绘成画,依靠泥的厚薄与不同色泥的表现效果,来展现中国传统笔墨的韵味和意境。如同薄意浮雕,有鲜明的层次感,品味高雅,意境深远。
此彩泥堆绘花盆,底色为本山绿泥,呈米黄色。虽是泥绘,其中却融合浮雕、线刻等技艺。四面立体的画为一整幅通景山水图,并不是各自独立的画面。
近景为江岸、古树苍岩,远景为连绵起伏的山峦,几处房舍点缀其中,江面开阔,渔舟怡然,水天一色。层次分明自然,虚实结合,精细写实,散发浓郁的生活气息,俨然文人士大夫心中的桃花源。
此外,此花盆还融入书法的陶刻艺术,一面刻“紫阁峰阴入渼陂”,另一面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分别出自杜甫与王维的名篇。
紫阁峰在终南山,江指的是汉江,都是文人雅士向往的山水圣境。将它们镌刻在彩泥堆绘的山水花盆之上,切画切题,彰显了文人胸中无限宽广的天地。
彩泥堆绘泥浆的稀稠,必须研磨恰到好处,磨稀了图案流散没有立体感,稠了无法运笔,细部描绘不能完成,难度很大。
杨季初是清代彩泥堆绘的大师,为雍正、乾隆时宜兴紫砂名师。清·唐仲冕《重刊荆溪县志·卷四》(清光绪刻本):“杨季初,菱花壶甚工,与陈汉文同时。”其善制泥绘笔筒等文房用品,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都有其泥绘作品。
▲杨季初 紫砂泥绘唐人诗意笔筒
杨季初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深谙绘事六法,兼擅雕塑之能手;其创作理念,取法高古的美学意韵,合乎时代精神的艺术风格,一般陶人难以望其项背。如果将杨季初大师彩泥堆绘的作品,绘制在宣纸上,同样是一幅出彩的山水、人物画。
▲杨季初 彩泥绘山水通景笔筒
除杨季初外,清代还有一位泥绘大师杨季元,推断或为杨季初之昆仲。《江苏陶瓷工业志》记载,杨季元、邵基祖、王南林等制壶高手,曾为朝廷制作一批精美壶器,于乾隆七年(1742)被召入河北承德山庄行宫。
▲杨季元 萼怡斋款彩泥堆绘长方盆
马槽形盆,器口饰一圈回纹,底足外撇作如意云头,制作工整有致。紫砂泥胎呈赭红色,俗称“桃花泥”,彩色泥绘芦雁图与山水图。
芦雁图,生动描绘了江南一带的苇塘小景。在芙蓉花摇曳的沙坡间,栖息着四只美丽的芦雁,一只正引颈仰望,空中盘旋的同伴,另三只或栖息或觅食,似乎还未回过神来瞅它们,而远处有一群芦雁南飞,带出无限遐想的意境,耐人玩味。
作者以娴熟的手法运用各色脂泥,描绘芦雁的躯体及羽毛,刻画精丽严谨,造型生动自然,生活情趣饶足。
山水图画面分三个层次,河水清漾,烟波飘渺,近景坡岸疏林亭台遥对江面,第二层次是左边的峭壁陡立,崖石间树木葱茏,房舍掩映其间,远景临水人家为点睛之笔。布局疏密有致,场景生动,仿佛有声。
▲杨季元 泥绘花鸟双耳四方瓶
▲杨季元 彩泥堆绘四方斗杯
微信号:1377138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