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称之为“五色土”,可想而知,泥料的颜色甚多。
很多泥料读音相差无几,泥料却大不相同,你还在傻傻分不清吗?
比如,今天我们讲一款都带“青”字的泥料,但不是同一种泥料。
青灰泥
青灰泥处于底槽清和紫泥的中间,原则上来说是紫泥的一种,因其烧制后呈青灰色,故而被单独列出,称之为青灰泥。
青灰泥是一种比较“小众”的泥料,深受中层阶级人士的喜爱。因其独特的质感,温润如璞玉,因此也被称为紫砂壶中的谦谦君子。
作为明末清初最受欢迎的泥料,青灰泥有着那个时代非常明显的特征:古朴、素雅、恬静;它与世无争,它清新淡雅。
青灰泥泥质细腻,古朴雅致,含铁量高,泡出来的茶汤温顺平和,甘甜有味。青灰泥的壶一般都是高温烧制而成,这类壶有很明显的双气孔结构,以之泡茶,老味十足。
青灰段
青灰段属于段泥。段泥是一种本山绿泥和紫泥的共生矿土。
段泥一般都成黄色调,但在黄龙山的段泥里有一种叫做芝麻段的,整个泥的体系里面遍布星星点点的紫泥颗粒。
因此芝麻段的成色随着紫泥成分所占的比例和窑温高低产生不同的变化,紫泥偏多颜色就偏红,高温下偏青,偏灰。
相反绿泥成分高,烧成颜色偏黄,高温下偏灰白。
青灰段可以看做是芝麻段的进阶版,只不过青灰段的段泥成分更加纯净,烧制温度与芝麻段相比更高。
天青泥
矿料外观质地均匀细腻,呈紫褐微透红色致密块状,易碎略坚硬,白色云母碎片含量极少,表面呈贝壳纹理状,有白色腊质状( 烧成后会形成白点状),断面呈紫黑微透红色。前人因这种矿料颜色与天青染色料相似,故习惯称为“天青泥”。
熟泥比较细腻,可塑性较好,成型制作时带有一定泥沙性,烧成温度范围较宽。
一般烧成1160~1210℃左右,收缩率8%左右。
烧成后呈深猪肝色,表面呈细梨皮状,胎质细密坚润,色泽效果细腻而丰富。
天青泥贴层是梨皮泥,烧成后呈梨冻色,和《阳羡茗壶系》中记载:“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现梨冻色。”完全吻合。光绪八年《宜兴县志》记载:“天青泥于诸泥最贵,制茗壶者特用之”。天青泥在古时就不多见,现代更是久已不见。这次由于紫砂路的修建,使本以为绝迹的天青泥得以再现。
豆青泥
一种珍稀泥料,是紫砂原矿中的一种,泥料烧制完成后色泽呈淡绿色,目数小泥料颗粒感十足,泡养后手感非常好。
冲茗特性:扬香力特高、轻快而俐落,茶汤紧结柔滑,回甘强、回韵悠长,属性十分特殊。
关于这几种泥料,网上种种说法,但是小编结合常规与理论性知识,整理归纳出以上分类,以供壶友们参考及交流。
90%的人分不清这几种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