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晓臣(1002年—1060年),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在《宛陵集》记载“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说明北宋已经使用紫砂器煮茶或沏茶,还可以从其他文献诗词中探知一二。而在一九七六年发掘的羊三角山窑址,发现大量紫砂实物遗存,是目前发掘到宋代窑址中资料最详尽之一。所以很多定论是紫砂茶具始于北宋,创造于明正德年间,从万历到明末是紫砂壶发展的第一高峰,在清代紫砂艺术进入鼎盛,2006年名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代正德年间龚春开创了紫砂壶,本是一官员的书童,后筒金砂寺僧人学习制壶,仿制大银杏树的树樱制作树樱壶,此壶被叫做供春壶。明代万历年间,是紫砂陶空前发展的阶段,大量著名作品来自于当时的名家之手,坊间有“壶家妙手成三大”的说法,既是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他们的出现,培养了大批优秀工匠,对紫砂壶工艺进行了革命性的改变,对后来的紫砂发展起到重大影响。清代康熙时代,随着国力昌盛,国泰明安,紫砂壶呈现出全新风貌,出现了继时大彬之后最高成就大家-陈鸣远,开创了紫砂壶新局面。
这种艺术流派,一脉传至今天,可以清晰地看出时大彬一 邵大亨——顾景舟的传承路径。邵大亨作品大度不凡,技艺已臻完美,显出他的饱满的精气神来,后世即有所仿也难有他的那种气韵。
至于今天大众收藏家所谓的古壶,新壶之分界, 通常认为是以顾老等七大老艺人为分界线,七大老艺人之前的紫砂壶统称为古壶,此后的紫砂壶则统称为新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