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是肉,砂是骨。“骨”者,“砂”也,通常指的是紫砂泥中的石英颗粒,石英密度大,熔点高,能提高紫砂的烧结温度。但是也有壶友给我留言说:“我看到很多紫砂壶,不管是什么泥料的壶,都会在紫砂壶的口沿看见黄砂的颗粒,如果看不见黄砂颗粒,这把壶的泥料是不是假紫砂泥”?针对这个问题,小蒋今天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事实和真相。
首先,我们要了解紫砂泥料的颗粒感和砂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颗粒感的形成,是紫砂矿料之中的黏土质成分,经过烧结而形成的大小不同的团聚体,在壶表所显现的边缘模糊的,凹凸颗粒质感。而砂感,是指紫砂矿料之中,天然含有的金属氧化物团聚体,经过粉碎加工成泥料,烧结成壶,壶表所体现出的质感。
其次,紫砂壶口沿处的“颗粒”呈现只能反应出,一把紫砂壶最为基础性的一些信息,比如:烧结程度、简单的用料情况等等,但与紫砂本身的“真假”无关。
紫砂壶的泥料目数越大,泥料感越细腻,黄砂颗粒感显露的也就越不明显。因为泥料越细腻,紫砂泥料中的团聚体,也就是颗粒,被打磨的越小,在整口的时候,这些小颗粒因为小,所以没有被破坏成碎颗粒到处分散。
再者,紫砂本就不完美,泥料也好、工艺也罢,即使同一款器型、同一款泥料、同一个艺人所制、同一个窑烧制,这把壶最终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之时,很多地方都会有一些些的不完美。很多细节上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而正是紫砂壶这样的“不完美”才造就了其自身的独特美。
因此,在紫砂壶口沿处,很难看清楚颗粒或者颗粒较少,是十分正常的。泥料品种的不同,以及练泥方式的差别都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一把紫砂壶,到底是不是“真紫砂”也和这个没有关系。很多初学者对于紫砂材质的不理解,对于工艺的不了解,对于一把壶整体品质的无视。只是一味的“究”其一点不放,进而盲目和武断的给出非紫砂、非全手的结论,就显得太盲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