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名陶写真」向各位介绍两款晚清时期由胡公寿题铭,王东石、何心舟制作的紫砂长方格洗。
笔、墨、纸和砚是为传统文人的文房“四宝”,而四宝之首的「笔」,还衍伸出周边器具,可细分为笔搁、笔舔、笔洗等,这些也一并属于文房用品。
笔洗是文人墨客必备的盛水器皿,笔使用后用以濯洗余墨之具。质地有很多种,包括陶瓷、玉、玛瑙、珐琅、象牙和犀角等,以陶瓷笔洗传世量最多。笔洗一般为敞口,浅腹,形状多种多样,包括花果、鱼、兽等形象。如桃试洗做成半个桃实形,一段有枝茎,桃叶包绕,造型饱满,讨人喜欢。葵瓣洗通体成葵花瓣形,六瓣、八瓣不等,有敞口、撇口、折沿之分。
将笔洗中区隔为数个小格,即称为「格洗」,应该是为了满足画家设色的需要,画家一色一笔,一色一格,在水洗中格出多个区块,等同于容数洗于一器,一笔一格,省心合用。
《王东石制胡公寿题铭长方格洗》
器呈长方,四面规整,内部分丁字格,胎壁厚实,皆上钧釉。一面铭刻“万室之国一人陶,挹彼清水,润我兔豪”,前句典出《孟子-告子下》:“万室之国一人陶,则可乎?”,署名“横云铭”,平底钤有“阳羡王东石制”。全器简洁素雅,方整周正。
王东石,别号“苦窳生”,清同治至光绪年间的制壶名手,所作之壶造型别开蹊径,独具一格,常为文人雅士制壶及文房具。王东石善于广交书画界同仁,有胡公寿、任伯年、梅调鼎等名士。曾与何心舟相善,一起到浙江宁波创建玉成窑。
王东石制壶甚得古法,造工细致,技艺超群,铭刻亦佳,随时风所兴。喜用本山绿泥制壶,烧成白中泛黄,脂如玉色,宛若珠绯。出品承陈曼生、瞿子冶之文人壶遗绪,喜在壶身刻铭。因其烧造时间短,产量较少,而为藏家所珍。胡公寿(1823-1886),生于道光3年,卒于光绪12年,名远以字行,自号横云山民,屡试于有司不中,弃而学画,萧疏淡远,不名一家,而于山水所造尤深,笔情洒脱,顾不肯轻易为人作也,书法逼真大家,后又肆力于诗,人因号横云三绝,与胡鼻山(震)交善。任伯年受其影响,工诗文、书画,博取众长,自成一格。《阳羡砂壶图考》记载,八壶精舍藏猪肝色大壶一把,有草书铭;石可袖亦可漱,云生满瓢咽者寿,胡公寿题。底钤“阳羡王东石摹曼生壶九字篆印”足见心迹。
《何心舟制胡公寿题铭长方格洗》
年代:清光绪五年,己卯,1879年
款识:心舟、公寿
此具「玉成窑」格洗可谓格洗中之奇品,器重壁厚,尺寸大约为普通格洗之两倍有余,心舟手法,公寿画迹,配用前章之朱石梅白泥调色盘,颇如画案上之「一时瑜亮」。
何心舟(约1829-1897),曼陀花馆,工书法,篆刻,壶器,造工精炼,简巧,取自然形式。何氏与上海画家任伯年、胡公寿、虚谷等书画家常相往来。清同治光绪年间与陶友王东石于浙江宁波建玉成窑,造紫砂壶。据记载及传世品所见,凡浙宁玉成窑出品,每见奇品,极具文人味,为晚期文人壶式的一面旗帜。
玉成窑的专门研究甚少,潘敦主编,2014年西泠印社出版《玉成墨影》、2012年台湾唐人工艺出版《闲砂辑略》二书,图版丰富,所述详实,可资参考。
主要参考书目
《紫韵雅玩-中国紫砂精品珍赏》,天地方圆杂志社出版,2008
《紫泥藏珍——明清宜兴窑器之美》,台湾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08
《闲砂辑略》,台湾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12
《玉成墨影》,西泠印社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