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云根(1892-1969年),又名吴芝莱。芝莱者,郊野藜草丛中之灵芝也。他一生历经三个朝代,从清末到民国又经抗日战争,饱经风霜,坎坎坷坷。
1892——出生在宜兴和桥一个贫民家庭。十四岁便离开出生地来到蜀山汪生义处学艺,汪生义擅制紫砂光素器和竹饰器,吴云根深得真传,其天资聪颖,三年学满出师,在业界小有名气。
1915——时年23岁的吴云根,由宜兴利用公司介绍到山西平定县平民陶器厂担任技师,这是宜兴陶业界首次向外省推荐技师,当时的山西省省长阎锡山更是青睐吴云根,数次邀其仿制宜兴古壶。
1918——吴云根回到宜兴蜀山,仍接受宜兴利用公司的订货制作。所制《竹鼓》、《竹段》、《竹鼎》等壶端庄大度,并一度以专制《双色柿扁壶》、《卷柿壶》等为市场畅销。汪生义在家中收授朱可心为徒后,每日必去烟馆抽大烟,有时请吴云根去帮忙制作,吴云根作为师兄,尽力关照师弟朱可心。时朱可心心心念念想学制《鱼化龙》壶,吴云根不但尽力辅导,还将自己收藏的范承甫的《鱼化龙》赠给朱可心当作样品标本摹仿,使朱可心学到制作《鱼化龙》的技巧本领。其时,吴云根所用印款均为“芝莱”、“吴芝莱”、“阳羡吴制”。
吴云根制 双色柿子壶
1929——吴云根在萧条的市况下经过较长时间的维持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陶瓷科当技师,又结识了民国时期的紫砂职业教育家、设计家、江苏省立陶校校长王世杰。“省立宜兴陶瓷职业学校”建立,王世杰任校长,聘任吴云根、程寿珍为工场教员兼技术辅导。
期间,吴云根迎来了第一次创作高峰期,“提梁弧菱壶”“双色竹段壶”“大型竹提”“传炉壶”“线云壶”“合菱壶”等,曾多次参加国内外陶艺大展,声誉远播,1932年,“传炉壶”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获优秀奖。这段时期为吴云根第一次创作高峰期,所署印款均为“芝莱”、“吴芝莱”。
弧菱提梁壶 吴云根制 北岩刻
高:17cm 长:16cm 容量:755cc
款识:芝莱(盖款)(底款)铭文:石铫砖烟清涧水,松风竹雨白云山。北岩。
吴云根制 传炉壶
1931——“省立宜兴职业学校”在蜀山设立“陶工科”,王世杰任陶工科主任,创立紫砂职业教育。不久,“陶工科”单独建校为“省立宜兴陶瓷职业学校”,王世杰任校长,聘任吴云根、程寿珍为“宜兴职校”工场教员兼技术辅导。而后,吴云根推荐师弟朱可心进“宜陶职校”任技术辅导,师兄弟联袂授艺,两人共同总结前人经验,在王世杰校长的支持协助下,以自身的制壶体会为基础,编写紫砂技术教材,为当时的紫砂制作技艺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4——吴云根、朱可心、裴石民、范正根、邵六度、施福生、范祖德等7人组建紫砂工场,隶属于“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承制“中国美术家协会”订购的高档茶具。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是宜兴紫砂工艺厂的前身,他也成为了宜兴紫砂工艺厂主要创办人之一。其中,吴云根在紫砂工艺人才培养上作出了尤为突出的贡献。此间,吴云根创制出《二节竹段》茶具,以其古朴典雅,清秀端丽的风格为市场接受,为紫砂业的恢复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吴云根制 紫泥肩线壶
1955——紫砂厂开始招收第一批学员培养紫砂制作技艺人才,一大批学子步入紫砂工艺殿堂。吴云根担任紫砂成型技术辅导员,这时其“门墙桃李盛极一时”。他的学生有高海庚、王洪君、王亚杰、史济华、鲍秀云等。
1956——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了7位紫砂名艺人为“技术辅导员”, 也就是著名的“紫砂七大艺人(俗称紫砂七老)”。这在当时是一种极高的荣誉,既表达政府对紫砂行业发展的重视,也是对这些优秀的紫砂艺术名手在行业里的地位以及艺术造诣的肯定。吴云根就是其中之一,这对他也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也极大地鼓舞了他的工作热情。
1956——紫砂厂招收第二批学员共30名,其中汪寅仙、葛明仙、何挺初、范洪泉、许慈媛、范盘冲、王月仙、李有仙、朱丽君、吴欣南、吉德宝、方立品、史玉琴、葛岳彬、陈秀云等15人由吴云根负责带领培养。
1958——紫砂厂又招收新一批学员,吴云根又添新学员吕尧臣、吴震、周坤生、程辉、俞金凤、吉奋英、周林生、张树林、顾玉英、刘生娣、周洪科、崔红妹、唐素秋等。
1961——厂部安排储立之、鲍志强等人在吴云根身边学习。
我们可以从学员名单上看出,其中当今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几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如汪寅仙、吕尧臣、鲍志强、吴震、何挺初、葛明仙等人均出其门下。这也显示着吴云根对当今紫砂艺术界的深刻影响。
他注重因材施教,对徒弟要求十分严格,授艺毫无保留并且从不拘泥于门规门户。汪寅仙最早亲其教泽,见她喜爱花货,便推荐于师弟朱可心处学艺。虽然他也曾感叹好学生都走了,但依旧不忘初心,只为学生能有最好的发展。
这一时期所创制的《竹段》、《竹提》和《竹春》等作品浑然天成,毫无雕琢之气。《竹提》现藏于宜兴紫砂工艺厂陈列室。选用段泥材质,表面呈米黄色,近似竹色。壶身为二节竹段,跑满圆润,竹枝顺弯胥出为流,缀一枝牙攀于壶身,顺畅自然。所饰竹叶疏密有致,有随风飘拂之感。曲折别致的小竹根饰以盖钮,细竹弯枝横跨壶肩,端庄挺秀,肌理纹饰,细腻逼真,使整体更显协调均称。
绞竹提梁 吴云根制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为吴云根第二个创作高峰期,其间光素器的创作更趋成熟,享有“出神入化”之美誉。他所制作的“提梁弧棱”,在传统壶形式上提炼改进,壶身四周圆润,壶体与提梁所营造的空间,构成了实与虚、圆与方的对比效果,实用方便,把玩适宜,更富有浓郁的紫砂古韵。国庆十周年之际,吴云根还为人民大会堂特制了大型竹节咖啡壶具。五十年代以后印款署名均为“云根”、“吴云根”。
吴云根 大竹段五件套壶
1969——文革浩动无情落在吴云根头上,他在山西为阎锡山做壶的旧账被翻出大做文章,在中央大学担任技师也被当做是反动的证据,在莫须有罪名下的清理、追查之中,吴云根身心俱疲。在“清理”、“追查”、“莫须有”问题中,吴云根由于想不通而在宜兴紫砂工艺厂上吊自杀身亡,酿成悲剧,享年77岁。而直到去世,吴云根未给子女们私下留存一件他个人的作品。
吴云根用印
纵观老艺人吴云根一生,制壶一丝不苟、坚忍执着;为人仗义耿直、待人真诚;新中国成立后,他带徒授艺更是热诚和蔼,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紫砂艺术事业的传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