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提梁式早已有之。《阳羡茗壶系》载:明四大家之一的“赵梁,多提梁式。”徐友泉所制款式中就有“提梁卣”。再从传器看不乏提梁式,如明司礼太监吴经墓出土的壶便是提梁式,世称“吴经提梁”。南京博物院藏时大彬“天香阁款调砂大提梁壶”。另有明末清初陈辰制“答欢提梁壶”、清邵旭茂制“旭茂提梁壶”、陈荫千制“双竹提梁壶”等等。但这些提梁的共同特点是上弯圆形单把提梁。三叉提梁出现似确与东坡有关。原来东坡曾有一把石铫壶,铜提,容水升许,壶腹有篆书“元佑”二字,是周种所赠,东坡十分喜爱此壶,曾赋诗一首:
铜腥铁涩不宜泉,爱此苍然深且宽。
蟹眼翻波汤己作,龙头拒火柄尤寒。
姜新盐少茶初熟,水渍云蒸藓未干。
自古函牛多折足,要知无脚是轻安。
此壶后传至清乾隆时,为尤荫收藏。尤荫(1732---1812)号水村。工绘事,时人推为五十年中四大画手之一,书法从画中来,有金错刀遗意。尤荫得壶后,非常宝惜,因名所居室曰“石铫山房”。后此壶进呈内府,尤荫念念不忘,于是广写“石铫图”,还让紫砂名匠仿制石铫壶,腹镌东坡诗二句,款署“水村”。从流传的尤荫所绘图稿及碧山壶馆所藏一持白泥仿石铫壶可知,此壶是三叉提梁式,球形圆腹、圆盖微凸,一弯流、三角桥纽,有学者认为此“东坡石铫式白泥壶”或是东坡提梁壶的前身。
▲ 尤荫画 石铫壶图
从尤荫的画作中可以看到,周穜送给苏轼的“铫壶”,造型浑朴,色如蒸梨。铫体雕有茨菇叶形提范和3个菊瓣形耳子,并有紫铜小环穿耳;3股紫铜与茨菇叶尖相连为提梁吊柄,铜提有篆书“元佑”2字;铫腹可容1升左右的水;有流无足。
▲尤荫画 东坡石铫壶图
王东石仿东坡石铫壶拓本 顾景舟题跋
宜兴窑场,现如今流传的东坡提梁壶,是在1932年,为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宜兴职校校长王世杰组织艺人名士以清代任伯年刻花卉提梁壶为蓝本,结合传统单把提梁、双把提梁,几经改制加工,设计图稿,定名为“东坡提梁壶”,并延请紫砂名手汪宝根所制。
汪宝根,时为宜兴利永陶瓷公司技师。他按王世杰的设计,“费时旬月”精心制作出了第―把“东坡提梁”壶,壶面用钟鼎文、古币装饰镌铭。此壶在美国芝加哥世博会上获得了特级奖。
▲汪宝根制 东坡提梁
壶身为灯笼状圆形;壶盖圆厚,为压盖;壶钮为短截枝干;—捺底;一弯流;提梁为三叉状:前梁呈弯弓形开叉,横置壶肩,弯弓上连接一竖把至壶后接于壶肩;提梁为扭曲枝干状,与壶流呼应,饰枝干形。
“东坡提梁”壶的变化,主要在于提梁的样式。为追求提梁形态的自然、朴拙,不同坯手力求更多一些野趣、乡韵,使得提梁的扭曲、弧度、装饰等,各有手法,互有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三叉分立的样式是守恒的。
汪宝根(1890-1954年)号旭斋,宜兴蜀山人。民初制壶好手,早年随伯父、清末名家汪春荣(生义)学艺,与壶艺大师吴云根、朱可心为同门师兄弟。出师后曾在宜兴吴德盛公司、上海铁画轩公司任技师。1935年,他制成大东坡壶与三友瓶,参加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并获优等奖。汪宝根曾与清末紫砂名家黄玉麟是邻居,常常向黄玉麟请教,学到了不少制壶绝艺,并以樱桃小包嘴制壶而闻名壶艺界。汪宝根的《上桃合菱壶》现为宜兴陶瓷陈列馆收藏,《线云壶》则被红学专家冯其庸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