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感之美,子冶石瓢——瞿子冶

作者:朴知紫砂文化 时间:2022-07-19 阅读:235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石瓢是文人墨客案头必备的茶器,历代无数人神往,无数人心慕。而子冶石瓢壶制作精良、格调高雅,亦是收藏界争相追捧的重宝。


骨感之美,子冶石瓢——瞿子冶


瞿子冶竹刻扇骨拓印


瞿子冶(1778年——1894年),名应绍,字子冶,初号月壶,改号瞿甫,又号老冶,上海明经,尝任训导,上海松江人。他工诗文,其诗耀艳深华、缠绵悱恻;擅书画,晚年尤工兰竹,用笔放逸,为世所重;精鉴赏,凡钟鼎彝器、秦砖汉瓦无不立辨真伪。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酷爱紫砂壶,像陈曼生一样,定制砂壶。他请邓奎到宜兴监造,而他则亲自操刀镌刻,与曼生不同的是,他不仅在壶上刻铭文且把他最得意的竹子锓于壶上,俯仰疏密、一如其画;并大胆尝试,在壶盖上装饰,竹枝从壶身延展到壶盖,遮天蔽日,别具匠心。他以自己的才气、魄力把文人紫砂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被誉为“曼生之后第一人”,他自号“壶公”,确实名副其实。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


骨感之美,子冶石瓢——瞿子冶


骨感之美,子冶石瓢——瞿子冶


骨感之美,子冶石瓢——瞿子冶


瞿子冶从壶盖到壶身画竹刻字,恣意汪洋、纵逸自如,共画竹三枝,刻字50字。


铭曰:“冬心先生余藏其画竹研,研背有竹一枝,即取其意。板桥有此一纵一横,颇有逸情。子冶藏板桥画盖仿梅花盫者。仿梅道人子冶。”


此壶型表现出三边形的流转变动和灵巧高明组合,身筒延伸为一个大的三边形,把为三边形,盖延伸为三边形,三椭圆足也构成三边形,流、把与身筒也构成了的三边形。这些个三边形立体而有机的组拼凑。骨格清奇,美丽不俗气俊秀爽朗,每根线条锋利如刀,清爽有力量。


骨感之美,子冶石瓢——瞿子冶


石瓢的身筒


壶的体形是以两条抛物线结合而成,一条是从口到底的转角处,一条是底中心至底的转角处。两条抛物线略有不同,但结合要恰到好处,感觉刚中有柔,和顺有劲。身筒外观整体形制为一几何三角形(亦有人字称谓者),此形由上而下,即口沿至下部之过渡尤其关键。自口沿到下部的三分之二处为直线,忌太鼓、虚肥,愈挺愈佳,此为石瓢之骨力所在,应显硬骨凌宵之意。底部到壶墙的线条应为,自底部中心往外走势,线条上抛走成有上托之感,宛若平掌曲指,尽显壶之托力,此曲折处系石瓢含肉所在。万物阴阳需调和,无肉则虚亏,有肉则含力。若如此,壶身上下,则圆直相接,流畅和谐。加上盖往下之压力,二力相遇自然也就产生了张力,如此壶遂饱含气度。


石瓢的嘴


石瓢壶嘴称作直筒暗嘴,长短粗细比例恰当,胥出自然,丝毫不能相差,从嘴头至壶身逐渐加粗,从嘴面到流体的边缘线的角度要清晰明朗,干净利落,如有楞角、菱角的处理皆为面貌萎靡之下策,不可取也。由嘴平面到流的暗接根部之前端三分之一处(至壶1厘米左右)应成直线,如此则能显秀,随后应渐渐舒展放开,看起来又有些喇叭形,这也是视力错觉造成的美感。与壶身的连接,其意非流接壶,其势应由壶身引出相接,若树之新枝,浑然天生,好象是从壶体上长出来的感觉。嘴的角度恰到好处,流嘴面应当平而挺,内孔要圆,觜内径是出水口最小,越往里越大,这样出水有劲,不易涎水。


石瓢的盖


整体要求盖面平而挺。盖虽然为平盖,但不是平如水面,实质上是中高周低,中间与边沿仅差一毫米的差距,粗看平整致极,细视略有高低,最忌中间显隆起状。盖之关键还在于盖面到盖沿的线条过度,必须呈自上而下之缓缓走势,如此则能显出一个压字,这就是技术处理可让眼睛的审美习惯有个变化。盖板线厚薄正好,线要圆、润,下边要与口结合严密,上边与盖面的交接既要和顺又要突出盖板线的圆整有劲。


石瓢的钮


钮(依壶型不同也有称的子的),壶之制高点,力巧能拨千斤,有定神之功。盖上的钮(桥梁)是最关键之处,必须为桥形,高矮跨度都要有符合比例的形,变化较大。桥中央最狭处,慢慢向两面延伸至盖,特别是与盖的结合处要形成椭圆形,但又不是整个的,而只是个三分之二的椭圆。桥与盖的交接处要似明似暗,看得清但不明显,其内孔与盖的结合处缓转匀称,内孔也是三分之二个椭圆,与桥形成呼应。桥的两侧对称,处理手法难度较大,颇显作者功力。正面平视看壶,在立面上除了透视原因,盖与壶底呈弧线之外,钮才是正直意义上的曲线,在一个又一个三角形的力度组合中,起到了整体线条过渡连接与调和的作用。钮孔勿高,高则显得突兀。钮之两端要求若隐若现,给人以遐想。若干要素处理得当,则刚柔互济,壶自有神。


石瓢的把


壶把要求与嘴对称,与流同理,把之衔接及整体形态以壶身为基础,根据壶身的体形,确定壶把的硬和软,关键地方就是把的三角处理。把应依身筒而生,非强接于壶,不欠不赘,不张扬、不委顿,且流把呼应,如此壶便现筋。把内把外都是三角形线条,和顺流利,把手的横断面外圆内平似圆头三角形,把握使用方便舒适。


石瓢的足


石瓢的壶底部三足称围棋足,型为围棋子。足与底面结合清晰利落,三足位置呈等边三角形,要求匀称不偏不倚,使整体统一,这样才显示出壶的神韵十足。


石瓢之款式非一致,各种款式又各有讲究,虽绿肥红瘦,但大的要领不出辙。曼生曾于彭年之壶上刻“不肥而坚,是以永年”,是石瓢壶永远之精髓所在。如上所述,一把壶若有了生机、有了气,有了神,有了筋骨,骨肉亭匀自是不言自显了。而一把壶的外在形制之美,又总能熨贴我们心灵深处的某种怀想。


骨感之美,子冶石瓢——瞿子冶


石瓢之所以长盛不衰有以下几个原因:


①简洁实用,这是实用美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有些紫砂作品虽然巧妙、精美。但过于繁琐,使得束之高阁,只能够用来欣赏,丧失了使用功能。这样的款型是无法流行的。而石瓢简洁、实用本身就是一重要的审美要素。


②质朴典雅,质朴是与简单相合,但典雅却并非简单所能达到。只有将简单的成分加以巧妙地组合方能点石成金,形成雅趣。


③刚劲中富于柔美。也是石瓢最大的特色,也是受壶友欢迎的最重要原因。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骨感之美,子冶石瓢——瞿子冶


郑逸梅家藏“瞿子冶所绘竹石直幅一,简在澹逸,自具神韵。”郭若愚见过子冶的竹刻扇骨,作垂松一株,题曰: “古松灵辟。南田画松,笔笔如针锋纤利,盖古法也。”子冶艺事,颇具才华,难怪郑先生评曰:“一代艺人,得此可以传矣。”器皿可传,文化可传,精神可传。


上一篇:韩美林紫砂艺术馆在宜兴开馆

下一篇:细节决定好坏:原来一把好紫砂壶的印章也有这么多讲究

猜你喜欢

大师吴小楣此金砂紫泥「万木春」260cc

大师吴小楣此金砂紫泥「万木春」260cc

2022-07-26 339
紫砂多少目做出的壶最好

紫砂多少目做出的壶最好

2022-12-03 646
「 双龙戏珠」「玫瑰」 _____庞妮 陶刻名家_____红皮龙 650cc

「 双龙戏珠」「玫瑰」 _____庞妮 陶刻名家_____红皮龙 650cc

2022-07-28 815
从外交家到紫砂壶收藏第一家,他的藏品打破拍卖纪录

从外交家到紫砂壶收藏第一家,他的藏品打破拍卖纪录

2022-07-30 290
讲透紫砂壶(讲紫砂壶的电视剧)

讲透紫砂壶(讲紫砂壶的电视剧)

2022-07-25 838
国高工佳作「容天」◆皱皮朱泥-内刻诗句◆200cc◆许时娟

国高工佳作「容天」◆皱皮朱泥-内刻诗句◆200cc◆许时娟

2022-08-01 739
我买到的紫砂壶有贼光,这是怎么回事?

我买到的紫砂壶有贼光,这是怎么回事?

2022-07-21 557
如果紫砂壶有这些”瑕疵“,那这把壶就值钱了!

如果紫砂壶有这些”瑕疵“,那这把壶就值钱了!

2022-07-29 217
高工收藏器「合菱」家藏天星泥,420cc 作者:刘金华

高工收藏器「合菱」家藏天星泥,420cc 作者:刘金华

2022-07-15 236
《晨曲》国工艺美术师 柯俊芬原矿大红袍

《晨曲》国工艺美术师 柯俊芬原矿大红袍

2022-07-31 330

普洱茶正品商城

买普洱茶·上茶窝网!

正品保障 品类齐全 优惠多多

马上去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