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泥巴叫滋泥又叫脂泥,就是加了水的紫砂泥,用作填补滋补,所以谐音又叫脂泥。
滋泥,读音为zī ní,汉语词语,意思是污浊的烂泥。而在做紫砂时,滋泥的作用比什么都重要,可以说是无可替代。
紫砂于丁蜀发展数百余年,有着传统的的制作工艺,不同于其他的陶瓷器制作方法,紫砂壶的制作有三大绝招,分别是打身筒、各种专用工具使用和糊滋泥。
滋泥
手工壶一般用打身筒的造型方法,先将泥料用搭子捶敲成厚薄均匀的泥片,泥片的厚度,视茶壶的大小来决定,一般为三毫米左右。再根据设计的茶壶直径,加上烧成时的收缩系数,乘圆周率,并加上两端接头的富余量以及身筒的高度,把泥片切成长方形的泥条。
滋泥
将泥条在转盘上围成圆筒,把两端叠合,用鳑鲏刀斜着在叠合处一次切齐,即形成能对接得很好的接口,然后在对接的切口用“滋泥”黏连好。
滋泥是用相同的泥料加水调和而成的厚泥浆,作用有些像泥瓦匠用来砌砖墙用的灰泥。黏连后在黏连处做下记号,记住这方位,留待以后安装壶把。这样可以掩盖接口处在烧成后可能出现的痕迹。
滋泥,也有称作脂泥,其作用就是将紫砂壶各部件(壶把、壶嘴、壶身、的子等等)粘合,也可以看做是紫砂壶制作中的"无痕胶水"。
一把壶链接处都必须用到滋泥
滋泥是指浆糊状的紫砂泥。是先把泥料打成薄片晒干,然后敲碎一些,放到清水盆罐里,等干泥片自然吸水后调制成的。水和泥比例要凭工手的经验掌握,且干泥放入水后不能立即搅动。
不管是全手工还是半手工,敷滋泥都是无法省略的步骤,其也代表着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像手拉坯或者注浆壶就用的少甚至根本不用。
但是想以此判断是否是手工的还是有些难度,因为都会经过明针处理,接壤处都处理的很好。
另外例如说壶底与壶身接处有裂纹、壶把等部件与壶身接处开裂等等,这些都是因为脂泥工夫制作不到位的缘故。
滋泥在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非常重要,不仅是粘和各部件,其在造型制作方面也有许多应用。
滋泥在紫砂壶的成型中是非常重要的,控制用量、涂抹均匀、手法操作等等都影响到最终的成型,把握不好的就会出现『烧制开裂,流把歪斜』等现象出现。一名好的紫砂手艺人,滋泥的处理,一定是非常好的。
所以才说,细节处,方显功力,细节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