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制作的紫砂壶,壶壶有不同,或大气,或朴实,或秀美,或富贵,作品的气度、神韵往往在这些独具匠心的设计中表现出来,藏家也会被其吸引。
紫砂壶有“品”,从一开始就与文化紧密联系。紫砂壶天然与文学艺术形成一种气血相融的多方位内在结合,它“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壶经久用,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人手可鉴”,获得“世间茶具称为首”的赞誉。这种特有的功能和品格,自古受到喜茶的文人学士的欢迎。他们一方面竞相争用,写诗著文,为紫砂壶大造声势,另一方面,他们的审美情趣,也在相当程度上引导和支配了紫砂壶的制作。当代也有大批优秀的文人学者与制壶名家建立良好关系并介入紫砂壶的设计制作,从而提高了紫砂壶雅的品格。
做壶是做艺,做艺也是做人。蒋蓉说:“一个做壶的人,假如仅仅是为了吃饭、生计,为了养家生活,那么,做得好、有市场就可以了。假如要想成为一个壶艺家,作品传世留人,青史留名,就应该做工考究、技艺精湛、晋升品位。壶是人做的,壶与人又有不少相似之处,专门观察,你会发现同样造型的壶,不同的人做,就会产生不同的韵味,有高雅、粗俗之分,有霸道、儒雅之别。”
做艺如做人,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要当真做人,当真做艺,不要把造型、工艺勉强说得过去的作品给人,这样对珍藏者是极不负责的,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艺术上对别人负责,实际是对自己负责。作品能不能传世,能不能青史留名,历史上有很多典故,可供我们鉴戒。如古代书法家王羲之、颜真卿的作品千年流传,万古不朽;当代画家徐悲鸿、林散之等人的作品都被后人视为至宝,不仅仅是由于作品的艺术水准高,而且他们的人品也值得称颂,人们保藏他们的作品往往在赏识中感到荣耀。
另一种情况截然不同,如宋朝的秦桧、明代的严嵩,据史料记载,他们的书法水平也极高,但很少有作品留传,究其原因,真正的收藏家都不愿收藏遗臭万年之奸臣、坏人的作品。紫砂壶品的鉴赏应从壶的形、神、气三方面着眼。形就是外廓面相;神就是能使人意会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就是气质,壶艺所体现的内涵的本质美。懂壶的人都说,壶是有灵性的。其实,一把壶就是一个人,一个人就时一把壶。
人讲面子,壶讲造型。人活一张脸,这说的是尊严;壶活一股气,这说的是风骨。每一把壶里面都有一股气撑着,每个人也是。人存正气,壶涵茶香。每把壶肚里都蓄着一口气,有人这样评价一把壶:上品乃是虚之气,如空谷幽兰,德馨怡人;中品乃是平庸之气,虽八面玲珑,却了无个性,下品乃是浑浊之气,断然是苟且敷衍,猥琐不堪。可见,做人与做壶都要用心在里面,存善心的善果,修善心,结善缘。这换算到一把壶身上,泡的是好茶,通体透香,视糟粕,则破了壶的金身,惹得一身腐败气。
每一个做壶的工匠都知道:做壶做到最后就是做人,一个没有婉约之心的人,他的壶是没有内容的,一个没有耐心的人,他的壶是不细腻的,一个没有善心的人,他的壶只会糟蹋一匙好茶。当今鉴定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功、款、用”,许多传统作品,拿今天的眼光来看依然闪耀发光。宜兴紫砂壶如出自名家之手,往往体现出作者的文学素养、书画功能以及人格气质,因而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实为价值非凡的收藏佳品。
总之,紫砂壶鉴赏体现了收藏者深厚的人文底蕴,国内近年来对传统文化的讨论和研究不断深入,关注传统文化及其相关领域和物件成为趋势,紫砂壶作为鉴赏传统文化物品的代表出现也适逢其时。一把小壶,一缕茶香,紫砂壶融书法、铭款、雕刻、绘画、诗词等诸多艺术实体于一身,更兼有修身养性、使人怡然的佛家禅意,也深受藏家钟爱。